阅读历史 |

献国(2 / 2)

加入书签

郑将军的宅院在平康城北,离春月楼并不很远,萧梧不必骑马,只消一炷香的时间,便能走到。看着一如往常的郑宅,萧梧心里却莫名惶恐起来,疾步走进,只见管家钟伯正给仆役们分配遣散费。

郑夫人三年前病故,郑家唯一的独女也已远嫁,府内大小事务都由钟伯操持着。见萧梧来,钟伯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以示知晓,便又转身与一老仆分配财物。

“郑将军呢?”萧梧丝毫没有尴尬,仿佛钟伯的态度与以往并无不同。

钟伯愣了愣,答道:“老爷回来之后,便把自己关在书房,至今没有出来。”

萧梧听后脸色霎时一变,连忙往书房跑去,待他猛地推开门,郑将军已经将他佩戴多年的宝剑插入腹中。

“郑将军!”萧梧失声大叫着,赶忙扶住奄奄一息的郑将军。

“九……九殿下……”郑将军的脸上早已失去血色,却还强撑着同萧梧讲话,“你不要自责……至少,你救了平康城一城的百姓……”

“不是我救的,是您救的。”萧梧的声音中带着哽咽,“我带您去找大夫。”

郑将军惨笑着摇了摇头,道:“殿下……没用的,我去意已决,这不怨你,景国气数已尽,天意……难违,我只是,辜负了老师的嘱托,要到九泉之下,去……去请罪……,你……”

“郑叔叔!”萧梧哭喊着。

齐家遭难之际,株连甚广,所幸那时的郑将军只是军中的一个守备,旁人也不曾知晓他与齐老将军之间的师徒之谊,才得逃过一劫。既是亲外公的学生,论起来,萧梧的确该叫郑将军一声叔叔,况且郑将军的确照拂萧梧许多,远比那嫡亲叔叔慈爱。只是,萧梧这声叔叔叫得太晚,郑将军再也听不见了。

郑宅外悬起丧幡,上门吊唁之人却寥寥无几。

无他,多数人都往大庆殿去了。

楚钰依照与萧梧的约定,并没有伤害宫人分毫,甚至连宫中所剩不多的珍奇古玩也未动一下,只是叫人去清点国库,又暂借大庆殿议事。如萧梧所料,对于景国旧臣,能招安的,尚有用的,楚钰便留下,其余的皆尽遣散。

暮色渐渐垂落下来,已是掌灯时分,楚钰才离开大庆殿,却也并不在宫中传膳,依旧同将士们一起用饭。

郭允看着碗里一如往常的菜式,道:“还以为今天就不用吃这些了呢,萧起这么会享受,他的厨子,一定不错,不试一试,未免太可惜了。”

“他还把夜明珠当蜡烛使呢,你也试试?”楚钰挑眉看向郭允,郭允自然哑口无言,楚钰便接着道,“萧起和他的妻儿们应该是想逃去炎国,你传令下去,告诉咱们的人不必跟到炎国境内。”

“还真放过啊?”郭允瘪了瘪嘴。

楚钰放下筷子,一面起身拿狐裘,一面说道:“你觉得炎国会善待萧起?”

郭允恍然大悟,却又问道:“你还要出去?”

“郑将军自戕了,我去看看。”楚钰往外走去,又停下身,转头对郭允道,“我让你查的人,你多费心。”

“知道啦,可这么多年了,万一查不到呢?”郭允也放下了筷子。

楚钰沉默片刻,回答:“那就算了。”

不等郭允再说话,楚钰已走出军帐。

雪早停了,街上的积雪却未融化,只是被马蹄踏得有些零落。楚钰并未骑马,信步走在街上,踩着积雪,不免想起白日里萧梧赤足走过雪地的样子。

“这个萧梧,越来越不简单了。”楚钰心里感叹着,“可惜不能为我所用。”

不知不觉,楚钰已走到丧幡高悬的郑宅,郑宅大门洞开,站在门口便能望见郑将军的灵堂。灵堂之上,披麻戴孝,凄然长跪的,竟是萧梧,而苓娘和钟伯在一旁将纸钱化入火盆。

跨过大门,楚钰径直走向灵堂。苓娘和钟伯见楚钰并未着甲胄,只穿一身牙白的长袍,披着白狐裘,知他只是来吊唁,便也不阻止,任由他在郑将军灵前上了一炷香。

萧梧却看也不看楚钰一眼,更不顾楚钰落在他身上的目光。苓娘瞧出楚钰有话要对萧梧讲,便拉着钟伯离开。

待灵堂上只剩萧梧和楚钰两人时,楚钰才解下自己的白狐裘,替萧梧披上。萧梧依旧没有反应,像根木头似的,杵在那里,动也不动。

“郑将军一定要你不必自责。”楚钰的声音并不高,却在空荡的灵堂里显得异常清晰,“但你还是在自责,你觉得是你逼死了郑将军。”

萧梧动了动,依旧没有说话。

“萧梧,你比谁都清楚,苦守平康城,百姓一旦断炊,便会乱作一团,执金卫必然镇压,内外消耗,平康还是保不住,郑将军依旧会殉国。不论如何,郑将军既然有自己的打算,你又怎救得了他的命?”

萧梧抬头看着楚钰,道:“可是郑将军救了我的命,若不是他,我活不过十岁……”

一口血忽地自萧梧的喉间涌出,洒在灵堂上,萧梧不再继续说话,却还强撑着,不肯倒下。楚钰见此,毫不犹豫地点了萧梧的睡穴,并用左手揽住了萧梧倒下的身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