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1 / 2)

加入书签

“这……”萧何有些犹豫,这不是小事,如果运作不好,容易落下个有异心的罪名,他担不起。

正当他犹豫之时,张良应道:“九华所言不错,若是能保下古籍孤本,天下读书人都会站在我们这边,秦王后半生虽然暴政,法学却可借鉴,保存律例能为立国少去许多步骤。”

萧何明白其中道理,“自上次选了刘邦,韩信便连夜离开,如今在项羽阵营许久了,此人善于用兵,如今楚军四十万,刘军只有十万,项羽昨日候在城门外放了话‘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可我军距离咸阳至少还有二十天的路程,可如何是好?”

“疑九华所言,护好书简,至于项羽,就让他先称王也未尝不可。”项羽候在城外的消息他早已得到,这些天思索许久,得出现在的结论。

“我等军备不足,不可强攻,一切容后再议,萧兄,烦请你传讯给刘邦,让他退至关中,牢牢占据关中的位置,不要挪动半分。”张良又沉吟半晌,道:“还有,我识得一名士,乃是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他有意投诚刘邦,不日便可见面。”

叫刘邦退至关中,先前到城外后引荐的话也不作数了,张良不是出尔反尔的人,答应的事便会做到,他自己做,总比别人做要来的放心些。

只是……

若想要成婚,却是还要再等等了。

也罢,等便等了,他也不是等不起这些日子。

萧何仔细思索张良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可是……“我来咸阳已久,这些粮草如何是好?”

“若是可以,便用粮草去换书,保存好。若是不能,就将粮草换成银钱再换做书。”张良话语铿锵,他想的明白,天下大事,立国之本,第一便是民心。

百姓暂且不提,但若是能笼络住读书人……

萧何显然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举一反三,“我多挖些暗道地窖,若是能多藏些书最好,若是不能,便留给那些无处躲藏的百姓。”

两人相视点头,九华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带出如此多的讯息来,她不参与刘邦的事情已久,如今听张良与萧何的三言两语竟也能窥得全貌。

“撤去咸阳之中的人手,留一半混在百姓之中,散布些楚军残暴的流言,好叫百姓早做准备。”张良一桩桩一件件的告诉萧何该如何应对,最后侧头问九华:“你随我一道去关中,好不好?”

九华愣了一下,事已至此,容不得张良后悔,但萧何若是留在咸阳,战乱一起他又带着妻子,着实是将一家人的脑袋都拴在了裤腰带上。

而且,若是萧何留在咸阳,那么到时候谁又能为刘邦从商呢?刘邦手下文人墨客,懂经商的弯不下脊梁,不懂商的又远比懂得多。

而那些游侠,除了一身功夫,也什么都没有。

萧何留在咸阳,对于张良来说着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面对张良的问话,九华缓缓摇了摇头,说:“我代替萧何,留在咸阳,你与他,同去关中。”

“赵先生!这如何能行!”没等张良反对,萧何先惊呼出声。

“你本不是上阵杀敌的大将,怎能贸然暴露在项羽面前,军备以及粮草辎重想必刘邦交给别人也不放心。”九华笑了一下,道:“再者说,你也要替苏氏想一想。”

苏氏……

是啊,苏氏。

萧何未出口的话语听到此话便全数卡在了喉中。

一日夫妻百日恩,苏氏与他青梅竹马地长大,虽说心悦过他人,但终究是老老实实做了他的妻,如今还要为他生儿育女,他如何能够一意孤行,不顾她的安危,执意留在咸阳?

他若是执意留在咸阳,项羽一旦攻入城内,他很可能变作弃子,以他的身手绝不可能全身而退,更不用说还要带着到时已经显怀的苏氏!

萧何明白他接下来的决定可能不太厚道,可他还是冲着张良一跪而下,膝盖撞在地砖上,对着张良和九华俯下身去。

他几乎说不出话来,可张良明白他的意思,这是被九华说动了。

他将微颤的手握成拳藏在身后,不想叫九华看见,此时,他第一次产生强烈的后悔的情绪。

若不是他选择了刘邦,九华也不会为他做这样的决定,她是那样自在如风的一个人,从不会为所谓的大义绊住脚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