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是谁说的书是白费银子,看看,周家小儿子这就考了一个举人回来。”</p>

“改明我也让我家小子读书去,不说举人怎么也得给我考个秀才回来。”</p>

“要我说那也得看命,你以为人人都是周家小子,秀才举人随你选?说不准周家婶子说的是真话,她家四小子还真是文曲星转世,要不怎么他怎么娶了晏家的姑娘这运到就好了。”</p>

“就算不成,多读书去镇上当掌柜总比在地里刨土强。”</p>

……</p>

这要是以前,就是周尧成考了秀才回来,村里人看着眼热说要把孩子送到学堂读书,结果还不是只有几个人去做,都是说说而已。</p>

谁不知道举人好,但问题是举人是那么容易考的上吗?乡试才三年一次,一次考不中就浪费了三年的时间,这其中花费的银子足以拖垮一个家庭。</p>

不是谁家都有那个魄力举家供一个人读书的,父母兄弟没有私心,这嫁进来的媳妇就不一样了,谁想白白让人占了便宜。</p>

要不是周尧成运气好,娶了个有本事的媳妇,但凡是个没能耐的,周家都走不到这份上,恐怕被其他几房压的死死的。就算周家老两口再怎么喜欢小儿子,也不能不顾及其几房的想法。</p>

何况周家小儿子身体不好,下地干活都不行。虽然周家没说,但还是有风声传出来是新媳妇带了上百年的人参才把人治好了,这才有机会去读书考试。</p>

在村里人看来隔壁村的比周尧成还大十多岁的都只是个秀才,他们也没想到周尧成这么快就考中了举人。</p>

而现在整个临县都只有周尧成一个人中了举人,而且还是第二名,这么好的成绩怎么不让他们震惊!而且周尧成小时候身体又不好,他考上举人之前一共才读了几年书,就算自家娃娃比不上举人老爷聪明,但从小就让娃娃读书,不是说什么勤能补拙,这怎么也能赶得上吧。</p>

以往怎么说念书好,村里人都没这想法,他们只看到好不容易挣来的铜板被送出去了。</p>

但现在他们知道了,原来读书真的能考中举人。周尧成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乡下刨土的。</p>

而且周尧成以前身体不好,他们家里的娃娃可健康多了。</p>

这消息传来之后,村里人对周家更是羡慕嫉妒的眼都红了。周家就算有钱那也是种地的,他们也没什么可怕的,现在不同,周尧成中了举人之后是可以当官的,而且周家才过了几年的好日子,以前谁不知道为了小儿子,那日子过的紧巴巴的。</p>

周尧成更是被人嫌弃的差点连媳妇都讨不上,就是最后娶妻了说的也是杏花村一样家境不好的母老虎。</p>

结果这才多久,周家就转运了,周尧成身体好了,周家日子一天天过的红红火火,现在又成了举人老爷。</p>

怎么天下的好事全都进了周家的门!</p>

早知道周尧成有这运道,她们怎么也得想方设法嫁进周家,如今说什么都后悔了。要说最后悔的还是杨家小妹,她本来是有机会嫁给周尧成的,贪图秀才娘子的名头嫁给了他人,结果她相公好不容易考中了秀才,她看不上的病秧子如今却成了举人老爷。</p>

悔!悔!悔!</p>

李氏不知道有很多人在惦记她的好女婿,此时她正在屋里给她的外孙做套衣服,这孩子就是见风长,恐怕过不了多久又该换新衣服了。</p>

“有人吗?晏家的在不在?”</p>

晏朝这时候正在院子里看书,自从晏青予和杜家合作之后,也不让李氏两口子下地忙活了,把家里的地给了李家舅舅,每年给两层租子,而晏青琅被送到镇上的学堂读书去了,一分银子都没有让晏家出,这待遇看的不少人眼热。</p>

有说晏青予孝顺的,晏家养一个女儿比的上别人十个儿子,也有嫌弃周尧成连个媳妇都管不住,白白拿这么多银子养岳家,就算考中了秀才也是个傻的。</p>

但如今却没有人敢说周尧成傻了。</p>

谁敢说举人老爷是个傻子,冤大头了。这举人老爷能和他们这些泥腿子一样吗?还是晏家两口子慧眼识人,一眼就看出周尧成是个有造化。</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