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史鼐(二十九)(1 / 2)

加入书签

朝堂之上, 史鼐一战成名。</p>

在户部天官都不敢开口反驳的档口, 史鼐硬是顶住了圣人带来的压力,摆事实, 讲道理,有理有据地驳回了圣人的无理要求,保住了国库里的银子。</p>

经此一役, 六部的官员见了他, 虽然还是没有好脸色, 但心里也佩服他尽忠职守。</p>

——原来,他不但对官员们抠门, 对上圣人也一样啊。</p>

是个狠人,惹不起, 惹不起。</p>

那些致力于“致君尧舜上”的御史言官们, 更是对史鼐和颜悦色。</p>

对他们来说, 能劝谏圣人,让圣人简朴,不铺张浪费的,就都是他们的盟友。</p>

这些, 史鼐都不在意。</p>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 坐镇户部的六皇子对他满意至极,一连几日, 见了他都是和颜悦色的。</p>

——只要抱牢了六皇子的大腿, 就算户部尚书和右侍郎心里恨死他了, 也不敢在六皇子眼皮子底下,把他怎么样。</p>

唯有圣人郁闷至极。</p>

圣人御极多年,积威甚重。朝中除了以博清名为大业的御史言官,已经很少有人敢反驳他的决定了。</p>

当然了,在这件事情上,御史言官们就算反驳了,多半也没有用。他们言必三代,语必先贤,圣人的耳朵早已经听得起茧子了。除了正好顺应了圣人心思的时候,哪里撼动得了圣人半分?</p>

更别说,圣人不都说了嘛,他只是暂且挪用,日后会还的。</p>

虽然这个日后,不知道是哪一日之后了。但有了这块遮羞布,圣人十分的理直气壮。</p>

可是,他再没想到,他预料到了所有,却漏掉了一个史鼐。</p>

三代时的圣君他可以不效法,百家的先贤他也可以无视。</p>

但详实的数据摆在他的面前,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你要是再花,财政立马就赤字了。</p>

……</p>

事关江山的稳固,他还能怎么办?</p>

反正园子不修也还能住,将就住呗。</p>

******</p>

每年春末夏初,圣人都会带领嫔妃,到狮子园去避暑。一般情况下,会一直到秋季中旬,才会返回京城。</p>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p>

为了防止刺客从水下潜入,大兴宫里的池塘什么的,都是死水,一到夏天,那个味道呀……啧啧!</p>

还有,宫中也没有高大的树木遮蔽阳光。虽然可以用冰,但夏天的闷热,也不是谁都受得了的。</p>

圣人去避暑了,除了几个被圣人钦点的重臣和皇亲国戚,其他大臣还是要留在京城的。</p>

自然而然的,到了这个时候,太子都是留下来监国的。</p>

只是,今年避暑,圣人特意下旨,让太子和三皇子这两个支持者最多的,都跟着去避暑,却又把六、七两位皇子留了下来,代太子行监国之责。</p>

这两道圣旨一下来,不少老成持重的大臣都开始皱眉。</p>

——圣人这是不信任太子了呀。</p>

而以三皇子为首的几个有问鼎圣位之心的皇子,还有他们的同党,暗暗拍手称快。</p>

端本宫里,史鼐和贾敬站在一起,面沉如水地等着太子的吩咐。</p>

太子沉默了许久,突然长长吐了一口气,淡淡道:“你们尽管尽忠职守就是了,咱们只要自己稳住了,老三他们就是蹦上天,圣人自己就会动手把他拍下来。”</p>

这是句大实话。</p>

圣人目前只是对太子有所防备,绝对没有废太子的心思。三皇子之所以上窜下跳,除了不甘心对太子俯首称臣之外,也有他被圣人选中,不得不行的原因。</p>

圣人既然选了三皇子做太子的磨刀石,三皇子就不得不把对太子的针对放到明面上来。</p>

除非,他甘心被圣人闲置。</p>

但他怎么可能甘心?</p>

有了太子这句话,大家伙儿都明显放松了。只有早已知晓结局的史鼐,担忧地看了太子一眼,默默地垂下了头。</p>

他知道,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就像一根拉满了的弓弦,绷得紧紧的,只要再有半分外界的刺激,他就会立刻爆发。</p>

要么,是他射出去的箭将敌人斩落马下;要么,是弓弦绷断,自我毁灭。</p>

“好了,你们都回去办差吧,都聚在东宫算什么事儿?”</p>

史鼐与贾敬对视一眼,与其他人一同告退出去了。</p>

“大哥……”六皇子担忧地唤了一声,欲言又止。</p>

太子笑着拍了拍六皇子的肩膀,“好了,你也别瞎操心了。太子可是国本,就算圣人有废太子的心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p>

“可是,我总感觉圣人他……”</p>

六皇子紧皱着眉头,说不出来这种感觉。</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