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5章 征伐前的充分准备(1 / 1)

加入书签

“徐齐霖在甘州干得相当出色,算是为征伐高昌又增添了几分助力。”侯君集继续说道:“陛下已下旨,封他为观察使,随军前往高昌。”

这个消息,贺兰楚石却是不知道。因为这不是明旨,而是给徐齐霖的谕旨,却要知会侯君集这个大军的主将。

“观察使是个什么职责?”贺兰楚石不解地问道:“为何要他随军而行?”

侯君集说道:“观察使只是在攻取高昌后,进行一番考察调研,为开通商贸而设的官职。”

“原来如此。”贺兰楚石恍然道:“既不涉军务,岳父大人倒也不必管他。”

侯君集说道:“话虽如此,那徐齐霖却已经暂署肃州刺史,并已经派人出瓜州探路。大军要穿越千里流沙大漠,却还需要他的帮助。”

“这家伙——”贺兰楚石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摇头感叹道:“征伐高昌的军功,可又少不得他了。”

侯君集点了点头,说道:“他背后或有高人指点,某想便是那陆羽仙长。”

“真是好运气呀!”贺兰楚石又嗟叹起来,他怎么就遇不上这样的高人呢?

侯君集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感受,因为李二陛下对陆羽仙长已是十分推崇,已有传言说是要下旨封为“茶圣”。

所谓水涨船高,师父声名大振,徐齐霖也是稳的一批。就算犯点小错误,内有徐惠,外有陆羽,李二陛下也是会从轻发落。

………………

横亘于伊吾和瓜州之间的泰,等着被我大唐军队征服吧!

李二陛下的手指沿着地图划了一圈,愈发地愉悦得意。占领高昌,拓展西域,功盖汉武已是指日可待了。

高兴之余,李二陛下又想起了徐齐霖奏报中对探路过程的描述,“白天地面灼热如火,呼吸着充满烟雾的浑浊空气,路上不见路标,只依骡马、骆驼,及人的尸骨而行……”

这臭小子,用词就这般繁琐,不显文才,倒是生动形象,使人如身临其境。

李二陛下捋须微笑,猜想徐齐霖这是邀功来着。这么辛苦,这么尽心竭力,是提醒朕准备封赏吧?

不过,这封赏即使徐齐霖不说,李二陛下也给记着呢!从漕政改革,到宝镜创收、市舶司建立,再到经营甘州,最后则是支应大军征伐。

可以看出,这些功绩,这些举措,对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征伐高昌,都起到极为有利的推动作用。

更令人称奇的是,时隔数年,大明宫也开始了重建。等到明年夏天,预计将全部完工。

既有开发建设甘、肃两州,又有十几万大军的远道攻伐,财政本来应该是很紧张的状况。但事实,却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

连李二陛下也很是吃惊,没想到商贸之利竟大于斯。光售卖宝镜,以及市舶司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往年财政总收扩的三成还多。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