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第97章

京城, 白雪飘飞, 皑皑白雪将这座恢弘大气的城市妆点得银装素裹。

三王子府中,地暖烧得很旺, 贺弦与三王子杨敦脱了鞋袜盘着腿在炕上对弈。

但贺弦整个人走神得很, 很快就输掉了一局。

趁着下人在收拾棋局的时候, 三皇子端过一旁温度适宜的香茶喝了起来, 眼神扫过贺弦,“子疏,你这是有心事呀, 怎么心不在焉的?”

贺弦沉默了一会说道,“之前和你提起过的周氏女, 听说她到江阴了。”

三皇子想了想,问道,“就是将袁溯溟迷得神魂颠倒的那位?”

“就是她!你不是布了一个局对付江阴的李家吗?让你的人千万小心, 别让她找出什么破绽帮李家翻盘。”

“你对她很忌惮啊。”对他那么忌惮一介女子, 三皇子隐隐不屑。

三皇了敷衍的态度贺弦自然感觉到了, 他心里叹息着, 如果三皇子一直是这样轻视周蓁蓁, 他仿佛已经能预料到三皇子此局必败。

贺弦想了想, 说道,“听说袁家已经出发前往庐江提亲了。袁家要为袁溯溟聘庐江周氏之女周蓁蓁为妻, 你也知道袁溯溟是个多么难搞且又挑剔的人,他放着京城那么多的名门淑媛不娶,若非周蓁蓁真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也看不上不是?”

贺弦说那么多,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提醒三皇子千万不要小觑了她。

贺弦说过这番话之后,三皇子对周蓁蓁重视了一点,但他还是要说,“江阴那边局已成,李家插翅难飞。”

贺弦叹了口气,“周蓁蓁这人很邪门。前段时间王硕为争夺太子太傅之位,我特意陪他走了一趟庐江的事你是知道的。”

三皇子点了点头,他的门客谋士们和他分析过王硕若想与祝良一争太子太傅之位,必须要在学识上有所突破才行。

当初庐江一本叫神童的话本突然大火起来,里面的‘四为句’前两句震耳发馈。没多久,王硕就动身前往庐江了。

当时他的谋士都曾艳羡过,说他此次奔波若得‘四为句’后两句,必有突破。

贺弦继续说道,“当初我们到了庐江,联合了沈氏,逼迫周蓁蓁将神童的作者千行告知我们。我们将周氏逼到了极致,一开始好像是我们三家都得偿所愿了,王硕得到他想要的‘四为句’后两句,沈氏割了周氏的肉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咱们贺家也顺利得到了一个准太子太傅的人情。”

“但最终结果怎么样呢?王硕丢官去职,沈氏举族流放西南,我贺家竹篮打水白忙和一场,甚至我那弟弟陈粲也因为受那场风波波及,接下来三届科举不得参考。”

三皇子听着,这些都是刚发生不久的事,还都历历在目哪。

“这和周蓁蓁有什么关系?你不会以为你们遭遇这些,都是她一手造成的吧?”三皇子失笑。

“三皇子听着也觉得不可思议到引人发笑吧?我一开始也是和你一样的想法。但我祖父告诫我,不要小瞧了她,纵观整个案子,纵观我们三方遭遇,她一定在其中扮演着某种不可或缺的角色。”

贺弦抬出贺老爷子私底下对周蓁蓁的评价,三皇子总算将周蓁蓁此人重视了起来。

江阴李家

晚饭的时候,是在摆在松鹤堂,大家伙再一次聚在一起吃饭。

大约是大家都知晓了李家的危机,餐桌上的气氛一直都很沉闷。周澜澜和周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受这气氛影响不免心里惴惴。

周蓁蓁心里有底,倒没受太大影响,吃了八分饱才放下筷子。

她一抬眼,才发现大家都看着她,她眨了眨眼,“怎么了这是?都看着我干嘛?”

大舅二舅等人面面相觑,还是活泼的李致问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蓁蓁表姐,你胃口很好?”

“还行。饭菜挺好吃的,大家多用一点。”周蓁蓁顿了顿说道,“晚点可能会需要消耗很多。”需要用脑嘛。

大家继续带着满肚子的疑惑继续用膳。

周蓁蓁扫了一眼,发现大家都用得不多,看来是对她还不够信任啊。

就在这时,二总管黄文进来了,给大家问好之后,掏出一封信来,“六姑娘,刚才驿站的驿卒送来了一封六百里加急的信,我不敢耽搁,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他的话让大家都好奇地看了过来,老太爷更是问道,“六百里加急的信,你赶紧看看,是不是你爹出了什么事啊?”

大家都觉得这封信一定是庐江那这寄过来的,寄的人最有可能的也就是她爹了。毕竟她除了江阴和庐江,她可没去过别的地方。

周蓁蓁接过信,她扫了一眼封面上的字迹就知道不是她爹寄的。她此时也记起了这封信的由来,脸有些发热,都怪那人,非要用六百里加急送信。

看到大家都关心地看过来,周蓁蓁只能含糊道,“不是庐江那边的来信。”

不是庐江来信,那是哪里来的?

倒是老太爷看着外孙女一反之前落落大方的模样,有些尴尬地站在那里,隐约猜到那封信是谁寄的了。

“你们那么好奇做什么,都给我好好吃饭!”老太爷吼了他们一声之后,才对周蓁蓁说道,“去看信吧,六百里加急的信,怕是有什么急事呢。”

周蓁蓁点了点头,起身去了隔壁屋。

这会周宪和周澜澜隐约猜出了寄那封信的人是谁了。李家这边,老太太心里明了,而大舅妈二舅妈则是凭着女性的直觉往那方面去猜。

话说周宴三兄妹,跟着袁溯溟进京之后,就分道扬镳,周宴带着两人回到他们置下的小宅子。

这段时间,周溶随他上峰外出公干去了,这几日都不在京。

待他回京时,发现大儿子已经将小儿子和小女儿接到京城了,唯独没见到妻子谢氏,周溶少不得要过问一下的。

周宴这段时间其实一直在打腹稿,想着怎么说,才会让他爹不那么震怒,但他在心里排演了一遍又一遍,都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式。

索性他就放弃了,他爹怎么问就怎么说吧,问到哪就说到哪,结果都是一样糟糕,无所谓了。

等周宴将他娘谢氏因偷换他祖母的金佛而被他强留在庐江的事一说。

周深听得瞠目结舌,“你娘怎么那么糊涂!”

谢氏没有上京时,他就直觉这里面有事,只以为谢氏又惹着了他娘,被他娘刁难了,哪里知道谢氏竟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周宴低头,掩饰着眼中的悲哀。

人家都说穷京官穷京官,他爹在京城所费不赀,手头紧时写信给他娘总不时地提到。他娘一接到这样的信,总是着急上火地筹银子。可他外祖谢家又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不像李家,可以接济女儿女婿,照顾外孙。

他娘能从哪里弄钱呢?以前他堂弟堂妹蠢笨,他娘能从二房搜刮到银子。现在六堂妹人精似的,他娘别想从小二房那里再抠出银子来了。

那他娘能怎么办呢?甚至他娘会打他祖母小佛堂那尊金佛的主意,他竟然觉得这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事。

周溶得知他娘将他妻子犯的事捂住了,他气过一阵之后心情就平复下来了,又问起了其他事。

这时,周宴提起了周蓁蓁,因为说起庐江的事,无论哪一桩都是绕不过他六堂妹的。

“你是说,周蓁蓁有可能嫁入京城袁家?”

周溶愕然,他没想到自己的亲侄女还有这样的造化。

便是他这样的身份,想让亲生女儿嫁往京中高门也是很不容易的。更别提他那二弟身上就一个举人功名……

此时周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命好,就如同他在官场之中,多少年的兢兢业业,都比不上有朝一日受到贵人的赏识和提拔。

不过他心态很快就调整过来了,想着这也是一桩好事,等他侄女嫁进了袁家,他们好歹也和袁家成了亲家关系。靠上袁家,好处太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