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 章(2 / 2)

加入书签

而周二包也要成亲了,娶的是李家庄子上的一佃户家的女儿,年下就要成亲。

周家这几年一直喜事不断,是以周婶两口子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看着那拿出去的雁,周家人个个脸上都充满了喜悦。可是柳娘的心,却有些不好。

这个季节,候鸟南飞,她来这这么久,遇到过很多次。可是今年却是有些不同。

按理说,这鸟儿都是白飞夜伏,偶尔有一两只掉队也是常事。可是看着灶台上放的这几只雁,还都有些淹头耷脑的。

柳娘看着那红红的鸟眼睛,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

晚上十分,周婶与春花正在做饭的功夫,就听着前院有人嚎啕大哭而来,却是庄子东头的郑婶子。

郑婶子是庄子上的佃户,他家是外来人口,几年前举家来到李家庄子上,靠租种李家的田地为生。

郑家夫妇为人不错,在庄子上与大家相处的也好。她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做工,二儿子今年刚成亲,还没出去。小儿子只有八岁,正是到处跑的年纪。

“周婶子,啊~啊~啊~”

一听声音,周成家的忙跑了出去,道:

“我说大妹子,你这是怎么了,快进屋!”

“周婶子,我家三广不成了。”

“啊?”

一听此话,周婶愣住了。三广是郑家的老三,那个八岁的小孩子。今年早上还看着他从庄东头跑到庄西头,怎么晚上就不行了。

“也不知怎么的了,下午就开始说头疼,肚子也难受。我和他爹也没在意,想着小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正常。可等到了晚上,那身子烫的,都能煮鸡蛋。”

郑婶边说边哭,她是外来人家,虽说在这也住了挺久的,可是有个急事的,还得来周家问问。

“啊,那没让老孔头去看看?”

周婶忙说道。

这老孔头是庄子上的赤脚大夫,农村人,没个大病的也不去请个大夫,都是自家采药。这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大了就找孔老头看看。

“找了,孔老头来看了下,说是他治不了,让快去城里看!我就想着,能不能借你家的牛车!”

“还愣着做什么,快去,快去啊!”

周婶一听孔老头这么说,忙对着二包道:

“快去拉牛车,把三广送到城里去!”

“哎!”

二包边跑去牛舍边应着,几人忙各跑各的。郑家的跑回去抱孩子,大包跑去拉车,连春花都忙从灶台上把刚蒸好的窝头拿了几个,用布包着,拿给了大包。

庄子离城里挺远的,大包晚上没吃饭,这也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回来。

大包看着媳妇塞到手里的包袱,说了句:

“在家好好看着爹、娘,孩子!”

便转身走了。

听着外面的动静,柳娘忙跑了出来。待得看着周婶不住的道:

“你说这好好的孩子,白天还好好的,怎么晚上就出事了!”

边说边感叹着。看着跑出来的柳娘,周婶不由得道:

“没什么事,快回去吧。一会儿,就开饭了。”

但却听得周二包道:

“今天白天,他还和他哥一起打猎,就那雁子,他家还捡了一只呢,说是回去就吃。怎么好好的,晚上就出事了。”

周二包边说边进了屋子,待看着桌子上那炖野鸡,不由得问:

“怎么没有雁啊?”

“那雁被你父亲送去主家了。今日是你父亲去主家说事的日子,想着正好有你打回来的雁,你爹就都拿去了。”

“就不能留一只!”

周二包不由得小声道,周婶不由得横了他一眼。周二包忙道:

“我也不是为了我自己啊,咱家还有小桐在啊,再说柳娘也在啊!”

“我可不吃!”

柳娘忙道。她看着那些红眼睛的大雁,早在心里打鼓了,幸好被送走了,她可不想吃。

到是那个小不点—周桐,正在他娘春花的怀里吃着米汤,一丁点大的孩子,也不知别人在说什么。反正他是很快的喝着他娘给他的米汤,他快饿死了。

“得了,你就别给自己找借口了!”

说着,周婶不由得点了下二包的头。

二包的头狠狠的往一边斜了过去,他也不敢如何。忙回过头来开始吃饭。

到是正在喝米汤的小桐,被这一幕给逗的不行,咯咯的笑了起来。引得周家人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似乎忘记刚才郑家的事。

柳娘看着天边的太阳,还在卧在她怀里流口水的小不点。

周成夫妇两去地打苞米攃子去了,这开春了,地也花冻。那经过一冬的风吹,现下地里的苞米攃子都干的透透的。

现下正好打了,家里也好用它来生火做饭。

到是春花和霜儿,在家里做着家务,洗这洗那,喂鸡喂鸭,好一派和气的景象。

柳娘,作为一个小姐不小姐,主子不主子的人。她也不好躺在屋里,更不想在那绣花。当然,她现在已然可以绣的不错了。但她还是不想。是以,眼前就有一个直直盯着她的小不点。

说胖不是胖,但小脸很挺圆。那穿着一身小红布衣的小身子,看着她直流口水,似乎她好吃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