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2 / 2)
据说此次建宫,遭到众大臣的反对。本江南连年水灾,现北方夷国虎视眈眈,战事不断,现又遭了雪灾,户部都快穷疯了。
可是皇帝却一意孤行,非要建宫。几个老臣殿前跪谏,却被皇帝以藐视皇家为由,撤职查办。这其中,就有督察院右副督御史金正大人。
看着皇帝的行事,众于官员不敢再有怨言,只得按章行事。只是可怜了老百姓,据说城外的庄户人家,凡是有男丁的都要出人,但浩浩工程,没有几十万人是不成的,最后,连军队都用上了。
当真是万人场面,有些人家有钱的,出点钱将孩子留下来。而那些穷人家的孩子,则只能顺从而去。更有因人数不够者,家里的老人也被拖了去。
家家户户哭声连天,却被官府挡住而投告无门,皇帝看着每天进度飞快的工程,那失子之痛,却有些消失。
一面富人笑,一面穷人哭。
而此次力挺建宫者,为陈王。
陈王自年后回来,本无声无息,不知为何,却将这建宫之事揽了去。又有皇帝的褒奖,俨然已在朝堂成了一派。
“皇后娘娘,皇上要给陈王的生母安嫔加封贵妃的头衔,并追字“德”,皇后娘娘,这嫔直接加封贵妃的,可是有违祖制啊!”
此时,慈元殿内,海滨嬷嬷正给皇后上妆,边说边将一边的东珠点簪凤钗插入皇后那高颂的发髻中。
皇后左右看了眼镜中的自己,满意的道:
“人都死了,追封又能怎么样。不过是看着陈王建那宫殿建的好,给陈王点面子罢了。”
“听说,昨儿个,靖南柏家,将自己的女儿,送入陈王府了。”
听着海滨嬷嬷的话,皇后将那长长的金指甲任由宫女给她带上,海滨嬷嬷继续道:
“柏家本是安嫔娘家的亲戚,原本柏家想着将自己的女儿送做陈王妃。但陈王心高,瞧上了秦御史家的女儿。现下陈王丧期一过,就又打上了陈王的主意。”
听着她的话,皇后看了看左边的耳环,海滨嬷嬷继续道:
“也不怪陈王看不起柏家,他们家不过一七品小县丞。因着女儿入宫,生了陈王,皇上看着安嫔的面子,这才将柏家提了上来。但小户到底是小户,皇帝再提携,还是上不了台面。这都这么多年了,还在五品官那打转,家里也不出个读书人。估计是这柏氏一族也急了,这才将女人送进陈王府,虽是侧妃,但也算占上便宜了。”
“不过,这成不成得了,侧妃,也还得皇后娘娘您点头啊?”
听着海滨嬷嬷说的这一堆话,皇后终于整好妆容,满意的道:
“我同不同意,也不过是过场的事。陈王现下声望高,朝中不少人都站到了他那边。”
皇后的几句话,海滨嬷嬷扶着皇后的左手,道:
“不过就算他声望再高,母族无力,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跳梁小丑罢了”
皇后笑了笑,道:
“话说回来,皇上的这几个孩子,就是最小的明王,也娶了杜家的女儿做正妃。瑾儿这孩子,却还是一个人,府里连个照料的人也没有。”
听着皇后娘娘的话,海滨嬷嬷道:
“洛王自小在皇后娘娘身边长大,又是太子的左膀右臂。此事,自有娘娘操心了。”
海滨嬷嬷边说边细心的扶着皇后娘娘,步步盈盈,但左边的金凤钗却文丝不动。
“嗯,上次内务府送来新制的挂件,其间有只太狮少狮,技艺很是不错。且寓意也好,子嗣昌盛,事事顺意。本宫瞧着让他放在府上,也不知这孩子,明白我的意思没有。”
苏皇后边说边坐了下来,金丝锦垫,在这初春时节,很是得用。
“太子殿下近来很得皇帝的宠信,听说现下大臣们上的折子,皇上常召太子殿下前去商议。”
“太子是未来储君,这天下未来的主人,皇上待他,自是不同。”
苏皇后很是得意的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