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表面抢手的学生(1 / 1)
更如此俊,一度在京城周边聚集数千人,打劫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气的万历皇帝连连颁下严旨,但各级官员置若罔闻,一个赛一个混日子,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承平年间尚且如此,一旦国家出现大乱,后果也可以想。
刘綎到京城后玩命的折腾京营是因为与方书安的一番深谈,堂堂大明中枢,武装废弛若此,无怪乎被一场农民起义轻易掀翻维持了两百多年的国祚。
老朱若活过来,大概后继的皇帝们得一个个撅着屁股挨揍。
原本在京营混资历的勋贵子弟受不了,平日里喝着兵血,隔三差五再去青楼和三五个红倌人聊聊人生,多痛快,如今不仅得经历地狱式训练,军饷的发放也不如以前那般容易插手,新君上位,东厂清洗,监军太监也换了新面孔。
既受不了,便纷纷动用家里关系调离京营,刘綎也没有难为他们,走了也好。
不过么,那些膏梁子弟也不是省油的灯,里边多少人都是在燕王扫北时候留下的根基。
即使大部分在土木堡之后,家道衰落,但是能维持到现在,也是有两百年传承的家族。
可以说,老朱搞的军户,在这些时代为军的京营身上更能体现。
因为卫所军的废弛,很多边军混的不如叫花子。
但是在拱卫京师的京营面前,从军的待遇还是不错。
毕竟,亏待谁都不能亏待京营,甚至于在和辽东作战的精锐,待遇上也比不过京营。
因为有着两百年的积累,所以他们也有着手眼通天的路子。
横明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