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晋江独家(1 / 2)
*
五十六天产假一满, 江晓月就上班了。
她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体态。腰细了,腿长了, 双下巴没了,身上的赘肉甩掉了,整个人都轻盈起来。
这是咬牙坚持的结果, 也付出了很多汗水。
江晓月想赶在“国庆节”去临港,给建军看看, 她还是以前的圆圆脸, 没有变成大胖子。
虽然当妈妈了, 江晓月还是保持着少女心态。
这倒不是思想不成熟,而是不想失去自我。即便在革命年代,爱美之心还是有的,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江晓月一上班, 小石头也跟着去了托儿所。
这是部队上办的,分为婴幼班、小班、中班和大班,只要是部队上的娃娃, 甭管多大都收。保育员都是随军家属,按照文化高低, 照看着不同班级。婴幼班比较特殊,一多半都是哺乳期的年轻妈妈, 临时调换到这里,一边带着自家娃娃,一边照看着别家娃娃,一举两得。
本来, 江晓月也可以当个临时保育员,混上半年再说。可医院情况特殊,洪院长跟她谈了,希望她回去工作。
“晓月,你当保育员不合适,项目组需要你,还是回医院吧?”
“好的,我服从组织上的安排!”
江晓月也不想离开研究岗位,就狠下心来回了医院。
孙桂花有点不高兴,就劝道:“晓月,小石头这么小,放在托儿所哪行啊?”
“妈,您看人家都把娃娃送过去了……”
江晓月态度十分坚决。
孙桂花舍不得,可舍不得也没办法。
她在军人服务部工作,总不能抱着娃娃上班吧?她不想丢下工作,那晓月呢,不也是如此?
说是这么说,孙桂花心里还是不痛快。
她抱着小石头,一个劲地叨叨着。
“小石头,你这么小,奶奶不放心啊!”
江晓月装着没听见。
把小石头送托儿所,她放心得很。
这个年代,人的思想觉悟高,也很朴实,不会出什么问题。部队上对小娃娃也格外照顾,后勤上有畜牧班,养了几头奶牛,每天产下的鲜奶就是供应孩子们的。像小石头这样的婴儿有定量标准,一天一斤牛奶,赶在半晌午和半下午她再喂两次,就解决了。
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吧!
现在,不光是部队上,机关单位和厂矿企业都办了托儿所,解决职工们的后顾之忧。只要有单位,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什么都不用操心。大家的条件都是一样的,没人计较那么多,也没人眼红什么,活得很踏实也很开心。
孙桂花到底不放心,就跟后勤上申请去托儿所帮忙。
这样,就能时不时地照看一下。
江晓月嘿嘿笑了笑。
这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等小石头过了半岁,就没问题了。
*
江晓月恢复了工作。
每天,她抱着小石头去托儿所。等到下班时,孙桂花负责接回来。
小石头很能吃,也会认人了。只要妈妈来喂奶,就兴奋起来,两只小手抓啊抓的,一揪住头发就不肯撒手,可有劲儿了。
“小石头,快松手,不然妈妈打屁股了!”
江晓月故意瞪着眼睛。
心说,亏得是短头发,要是长头发非揪下来一撮不可。
小石头是狗屁不通,哪里肯松手?
江晓月就挠他的脚丫子。
小家伙知道痒痒了,一笑就松开了手。
“小石头,妈妈给你唱歌啊!”
江晓月跟小石头说着话,尽管小家伙听不懂,可感应是有的。
“小石头,跟妈妈再会!”
江晓月冲着儿子,抓了抓手。
在不经意间,就变成了年轻妈妈。
要说,生孩子是个分水岭,从少女心态向成人转变,整天被柴米油盐包围着,跟以往的浪漫有了不同,也担起了一份责任。
夏春望和江采莲也想帮一把。
可晓月和小石头都在钟家,天天跑过去不大好,就改成去托儿所探望了。
医院这边也很照顾,尽量不安排江晓月值班。
碰到工作忙,接送孩子都是孙桂花的。
她见了人就说:“哎,看看俺们家的小石头,长得可像建军了!”
“是啊,瞧这娃娃的手指头,长长的,以后跟他爹一样,也是个大个子!”
听到这些,孙桂花很得意。
小石头长得像爹,除了皮肤白这一点之外,五官轮廓都像建军,一看就是钟家的孩子。
江晓月也照着镜子比对过。
要说,她眼睛圆,脸圆,嘴小,奶气十足的,这个五官放在小石头身上还真不好看。毕竟是个男娃娃,要大气一点才行。
*
赶在“国庆节”,江晓月调休了两天。
就抱着小石头去了临港。
孙桂花不放心,也跟着去了,当天又返回来了,好让小俩口说说话。
钟建军见了儿子,嘴就合不拢了。
他东颠颠,西晃晃,把江晓月紧张得不行。
“哎,你托着脑袋,稳着点!”
“嘿嘿!”
钟建军嘿嘿笑着。
他也就是在家里敢这样,出了宿舍门,就换了严肃模样,不然咋管人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