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内阁诸部争执起,太子赈济艰难行(贰)(1 / 2)
他们相当于一下子从世家时代要跨入到王朝皇统时代,这种混杂的体系让安南变得很怪异。458880
张小公爷要走的是一条新道路,没有人知道最终会走到哪里去。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与以往都完全不同的道路。
“诸位大人莫忘了万里之外,还有强敌窥视啊”
此言一出顿时这内阁诸部都没了言语,这些年大明发展的实在是太顺了。
以至于让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下意识的再次滋生出上朝天国的傲气。
鞑靼、朵颜三部的内附,并派遣头人子弟到京师入学。
各头人不得不低头为大明前驱,扫荡草原上的边患。
官员陆陆续续对草原、白山黑水间入驻,现在罪囚和百姓的迁徙也已经提上日程了。
只要那边大明的人占据了大多数、官员在管理,并驻扎上大明的黑甲国防军。
那些地方,可不得牢牢的掌控在大明的手里么?
西南边患自不必说了,张小公爷横扫一番后安南、东吁名存实亡。
一时间国朝群臣知晓统,想要存续下去就必须要一个强力的储君。
亦是此时,这些个大臣们不由得悚然一惊
张小公爷对太子殿下的培养,似乎真的是按照这个路数来的啊
最先教授太子的便是兵事,随后便是农耕、货殖。
现在则是要教授抚民赈灾,这些显然无一例外都是在为储君即位做准备。
更重要的是,他看起来更像是在为战争下即位的储君做准备。
上马能作战、下马能抚民,知农耕、知货殖且内阁知道些许政务弘治皇帝还会带着他一并处理。
甚至批阅的奏章,其中一部分会送往东宫。
要求太子给出自己的意见后,再拿回来给他看。
这一切显然都是在为储君可能会突然即位,而做准备。
“陛下,臣误矣”
刘健这一刻是真的感觉自己老了,尤其是这几年大明的变化让他的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原本有些暮气沉沉的大明朝堂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风起云涌。
很多新生事物、新生规则他开始都是坚定的反对者,然后再一步步被事实证明他的反对是错的。
刘健是真的感觉到自己老了,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他的时代了。
一切的目不暇接,让他充分的感觉到自己应该退位让贤了。
李东阳这次看的比他更清楚,即便是万分不愿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也许元老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去处,哪里他不用直接处理公务。
只需要复核内阁诸部审议一下,并向弘治皇帝提交建议就是了。
“殿下的安危自不必说了,如今我大明国防军之兵锋宇内何人可挡?”
这话一说出来,弘治皇帝顿时挺直了腰杆。
开玩笑,朕可是军部的总帅
如今八十万帝国国防军的总帅,无朕手令虎符八十万大军皆蛰伏。
在数次前往军营探查后,弘治皇帝很快的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金戈铁马,万千壮士在挥戈下,奋勇而战
这种热血澎湃是任何一个雄性,都为之向往的。
“痴虎儿对国朝之忠毋庸置疑,英国公家忠孝传家迄今四代皆为国征战。”
这话他们更没法反驳了,人家说的很实在啊
弘治皇帝对此是肯定点头的,开玩笑啊老张家给他老朱家卖命好几代人了。
这忠义那不是说出来的,真是尸山血海上砍出来的。
如今在大殿里的这么些位,哪个能跟老张家比忠义的?
见大殿内诸人再无言语,弘治皇帝这才拿出了张小公爷拟定的章程。
“且都看看罢若是可行,便票拟了下去办便是了。”
弘治皇帝都如此说了,殿内的大臣们只能是躬身应是。
未几,国防军十五万大军紧急集合。
军部总帅亲令,将往豫南等洪涝区域负责救灾。
皇榜贴出来的时候,京师的百姓们顿感莫名其妙。
这用兵镇压他们听说过,可用兵救灾?咋救?拿刀子去砍山洪么?
但很快的,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消息。
这些国防军的军卒们去救灾,可不是陛下说说而已。
那是真有准备的。
首先就是从军械营造局中抽调了修筑好手、营造大匠、舟船大匠等,组成新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