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第 37 章(1 / 2)

加入书签

唐子阿给姜振生找了一间康复中心,里边病人的症状和他都挺相似:有被高空坠物砸伤的,有意外车祸的,有得肿瘤的,有先天脑瘫的……有些病人还在三个月黄金治疗期内,更多的都是好几年了。

虽然不如国外的医疗机构,但这家中心的专业口碑在泊港是数一数二的。姜振生身上还有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不能随意出国。唐子阿也拖学医的朋友把他的病例送到国外的专业医院给专家教授看过,的确没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案。

复健师第一次见姜振生就说:“很多家属愁的都是病人太能折腾,像他这样的已经是很多人的最终目标了。家属要有信心,他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更好。”

于是唐子阿很有动力,每天按时陪他做复健。

复健师说:“尽量在一开始就要控制好他的食量,不要怕饿到他,他饿一点比吃饱好。曾有家属担心打了那么多‘毒药’,人怎么受的了?于是呼就给吃很多补品,其实没必要,尤其是他这个年纪的,正常吃饭,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就好,运动也要加强。很多病人肥头大耳,让人一看就是智力有问题,再定量节食就不容易了。让他看起来像个正常人,也是咱们复健的目的之一。”

唐子阿一看,还真是,这一个多月,他是胖了,也白了,双下巴颏都出来了。不控制一下,很有可能发展成“白面馒头”。好在他得于叔叔“真传”,饿死也不懂得偷吃,所以减肥见效很快,运动也听话,总之不知反抗为何物!

天丰和二宝偷偷开玩笑说:“他现在赚钱容易,给个碗儿往步行街一蹲,客似云来!不用像小时候,冬练三九,夏练三暑!哎,躲过了小时候被人锯掉胳膊腿儿,没躲掉大小弥勒的出尔反尔!”

二宝看天丰一眼:“客似云来?你信不信俩小时就找不到了?现在的乞讨团伙,和你们那时候比有过之无不及,看见这样的,抢手货!而且还找不回来,丢个孩子,家长一哭全社会动员;丢个,”

二宝看唐子阿在客厅那头,降低分贝接着说:“傻子,也就找三天,三天过了没人搭理你!”

这到提醒唐子阿:千万得把人看紧,再多上几个监控,还给他带了一个电子锁手表,二十四小时定位。

张其涵说:“这是韩国给刑满后出狱的强河奸蟹犯带的那种吧?”

唐子阿:“不是,是沙特给有可疑的不安分子带的!”

张其涵:“……也行,带卫星定位吗?”

复健中心里的病人,像姜振生这么大的,多半是父母兄弟陪着,很少有对象陪同,估计对象都黄了吧!

像唐子阿这个年纪的家属,则大多是陪脑瘫孩子来的父母,扔了不忍心,不治不死心,做的不过是哄骗自己,让良心好过一点的努力。

有通过复健治疗可以基本生活自理的,有成为画家或音乐家的,甚至有成家结婚的,这是家属们的美好愿望。如同别人梦想孩子考清华上北大一样,虽然遥不可及,但希望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整个中心人数最多的,居然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不是来治疗的,是陪孙子或者儿女的。唐子阿不相信这种“病”只有年轻人得,这就是人性!

大家初见这样的一对儿都以为是姐姐陪弟弟,久了才知道是未婚的男女朋友,都会说一句:“这小子真是走狗屎运了!”

唐子阿觉得真走狗屎运的话,就不会落到现在的地步。

这里有一对儿夫妻,丈夫四十多岁,妻子车祸,已经三年,情况不太好,有严重的幻听,每天像疯子一样和空气讲话,大哭大笑,到处乱跑。一儿一女都躲得远远的,借口工作,一年回家不到一只手!家里条件也不算

好,没有请护工保姆,就丈夫自己照顾,省吃俭用的送她来复健。

头一年复健师也很尽心,后两年都和他说:“挺贵的,你带她回家,吃好点儿,穿好点儿,或者雇个人帮帮你也好!”

丈夫不听那个,依旧每周来两次。又不是抱着就能走的孩子,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好坚持,三年!说实话,唐子阿都没想过三年,她现在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往后想,她妈那一关就过不了。

还有个妈妈,和唐子阿同年,特别愿意讲话,可能是心里太苦了吧。

她家和夫家都是拆迁户,赔偿了不少钱。俩人都不喜欢读书,未婚先孕,年龄不够也没有领证,只是摆了酒席。自然没有产检,于是生了这么个儿子。

才十二岁,一米六五,一百八十多斤,那手看起来像个包子一样饱满,疯起来当妈的一个人根本治不住。稍有不如意就动手打人。复健师让减肥,少吃半个馒头就把整个桌子都掀了。家里房子多,却把他们母子俩安排在郊区的回迁房里。客厅和他住的屋里不敢摆多余的家具电器,电视都是吊在棚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