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当众亲热(1 / 2)

加入书签

龙船又在运河上航行了近十日,便到了炎州。

九个大州除了皇室自己监管的玄州,还有被封为沐稳疆土拥有自治自管权力的灵州之外,其他七个州,都设置了监察都督之位。

负责整个大州的监察与管制,但是说白了,并无实权,只是负责看管着,然后报告给上面罢了。空有虚职,充当朝廷的耳目。

但是也是每个地头蛇官员争相讨好的对象,希望多为自己美言几句。

所以这个职位调动频繁,谁也说不准忽然就派谁来替换了,派来的可能是朝廷大佬,也可能是初出茅庐的新官,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走了,又或者不知道一坐就是好几年。朝廷这样的安排,也是怕监察的监守与当地官员勾结自盗。

炎州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是以前轩辕皇室的本家江山,安排在这个地方官员几乎都是外来的,即使有炎国当初的官员,也都是一些无关轻重的鸡肋官职罢了。当初跟着背叛的家族还有子孙也得到了好处,也都是不小的官职。

但是其中温家独树一帜,毕竟温采宁当初的功绩太大了。

换句话说,只要是温家的人,只要是愿意跟着温采宁干的,立刻就飞黄腾达。这是杨珏对温采宁的弥补,这是他亏欠温采宁的。

当年的事情,若不是有温采宁的帮助,不管是他跟沐稳的感情,还是他的江山,都是笑话。而温采宁当初被轩辕境猜忌,被逼得投敌叛国,也是他的一手杰作。这一点他和温采宁都很清楚,所以该怎么补偿,他心里有数。

不然温家世代忠良,温采宁与轩辕境竹马之交,荣华富贵应有尽有,何苦投敌叛国,又不是吃饱了撑的。既要背负骂名,被逐出族谱,又不复以前实权。

但是近乎疯狂的弥补自然会资生很多麻烦,偏偏温采宁这种明事理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却一向心安理得,有点报复性的享受着弥补。

温家几百年的书香门第,忠臣良将,大部分子弟女儿们从小受的就是严苛正统的良好教育,随便走出来一个子弟女儿都是出口成章,知书识礼的人。

得知温采宁当初的叛变,大部分人都以此为耻,从此断绝关系。

但是毕竟少部分还是灵活变通的,温荣首先支持,其他旁系的亲戚也有。

比如炎州的监察都督李桓,这是一个入赘温家旁系的女婿,出身不高,但是也考取进士,入赘温家旁系,在炎国朝廷里效命,算是温采宁姑父一辈的人。

这个活了将近四十年毫无建树的人,最后咸鱼翻身成了炎州监察都督,他自己做梦都想不到有这一天,何况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

炎州首府陵川是温荣当家做主,炎州监察都督又是李桓,换言之,炎州这一块地方,是温家当家做主的,或者说,是温荣一手遮天的。毕竟老实的李恒怎么比得上温荣手段心思多,完全被温荣牵着鼻子走。

温采宁不是瞎的,明知温荣这些年作为,却不管不问,放纵着。

都不知道他是试图以此宽容来让温家明白他的心意,就算他背叛了炎国,但是他对温家绝无二心,只要温家跟着他,照样太平富贵。还是他就是心里憋着气,被逼着反叛,反正都背负骂名了,拿着杨珏的江山瞎折腾。

等杨君临的龙船一到炎州边界,炎州监察都督李桓和陵川府尹温荣就带着文武百官在码头边迎接了,排在首位的当然是陆子矜和江喻寒。

在这里相迎,然后再一起前往陵川。

龙船停好,仪仗摆开,杨君临带着龙船上的文武百官走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