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倒推的真相(1 / 2)
“王酌就是凶手。”郎士元干脆得说,“勒死死者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早太多太多,恐怕在我们以为游戏开始之前,他就已经下手了。当时王酌利用自己恐高,上楼慢的借口,趁我们上楼的空档就将死者杀死,藏在连廊外。然后8点45分回到房间之后,再伺机将死者运回自己房间,通过壁炉里的密道将死者搬上钟塔。此时指针在九附近,他打开小门之后,背靠着钟面坐下来,系一个活口的套圈,用拨火钳与拖把将套圈套在指针上。这些操纵不需要向下看,王酌人在钟塔内就能完成。
然后绳子的另一头系在死者脖子上。将绳子割断一半,将死者推到指针上。”
“有点意思。但是我们做过实验了,死者被吊出去之后只要钟声响起,就会坠楼。这时候才是上午九点,而整个下午,王酌都在礼堂,没有机会上来。他怎么做得到?”
“这就是胶水的用处。王酌事先在指针上涂了胶水,然后站在远处将尸体推到胶水上,并非直接推出去吊下来。此时指针指向9,之后一直到12都在上升,胶水固定着尸体不至于吊下来。但是过了12点,指针方向反转,尸体原本被粘在指针上面,现在成了下面。这胶水虽然粘性强,但要粘住一整个人,还是勉强的。于是胶水脱落,最终在十五点,绳子断裂。尸体坠落。”
顾雨薇挑眉:“照你这么说,尸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平躺的状态。那么尸斑怎么会在脚下?”
“因为王酌是粘住了后背,双腿并没有粘住。这样更容易使胶水脱落。从九点到十二点,尸体逐渐变成竖直状态,之后又保持悬挂姿势一直到下午十五点,才形成这样的尸斑。”
“但是照你这么说,那个时间段独自待着的人岂不是都有嫌疑?”
“不是。”
郎士元指向那件衣服:“凶手让死者落在远离我们的石台上有两个目的,一是掩盖尸斑。如果刚落下就被我们拿到了尸体,因为尸体长时间躺在指针上,必然后背有明显尸斑。只有超过十几个小时之后再检查,尸斑位置发生移动,才能避免露出破绽。另一个理由,就是掩盖胶水。不仅是死者背后的胶水,还有他自己的胶水。”
“他自己的?”
“是。当时顾夕泽将一到七楼的胶水都拿下来制作了第一把杆子。接着第二把用的是八到十三楼的胶水。我的虽然拆开过,但是只用了很少一点。可是两把杆子上的胶水用量,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前七层楼的胶水总量,与后六层差不多——”
“有一瓶被提前用掉了。”顾雨薇说。
郎士元点头:“这就是凶手的第二个目的,掩盖自己用过胶水。但是也将凶手锁定在一到六层。”
一到六层分别住着王酌,顾夕泽,王固岩,程黛君,南相叶,顾雨薇和陈广度。
虽然将尸体放置在指针上所有人都能做到,但是要将这个健壮的客人勒死并通过壁炉后的密道送到钟塔,女生的力气还是太勉强。
除去力量不够的顾夕泽、程黛君、南相叶和顾雨薇,还剩王酌、王固岩与陈广度。
王固岩全天都在廊下喝的醉醺醺,也可以排除。
嫌疑人只剩下王酌与陈广度。
郎士元的推理清晰明了,顾雨薇对郎士元的态度有所改观,但是她还不放心。这个郎士元平时不与人交流,如今突然将推理出的结果告诉自己,一定另有所图,大约是想联手。
联手自然不是不行,但是,得有足够聪明才行。
于是顾雨薇抓住郎士元推理中的一个巨大破绽问:“既然王酌与陈广度都有可能,你怎么认定就是王酌?要知道,游戏规则明确说了游戏第二天早晨八点到第三天早晨八点凶手可以作案,超出这个时间都算犯规。但是我们全部到达大厅之后八点的钟声才响起来,而你所说的王酌的作案时间,在那之前。这样一来岂不是自相矛盾?”
“不矛盾。”
“为什么?”
“因为这本身就在王酌的计划之内。”
“计划?”
“我们进入游戏之后所有的时间判断依据都来自钟声。但是如果这个钟声本身就是个障眼法呢?”郎士元指了一下顾雨薇的手腕,“证据就是,你手腕上一直带着的手表,为什么不见了。”
顾雨薇露出微笑,从口袋里拿出自己的手表——刚进入塔楼之后听到八点的钟声,顾雨薇下意识看了一眼时间,她还记得进入塔楼之前自己也看了时间,差五分钟到八点。但是经过了长长的廊桥,爬上旋转楼梯到达大厅之后八点的钟声才响起,而自己的手表已经走到了八点五分。
一开始顾雨薇以为是自己的手表出了问题,但是刚刚,听到下午十七点的钟声时顾雨薇下意识掏出手表,发现手表的时间和钟声对上了。
那时候顾雨薇意识到钟有问题,它一开始慢五分钟,后来恢复正确时间。再加上胶水的事,顾雨薇想通了所有细节。
而郎士元,更早之前就发现了真相。他是怎么做到的?
郎士元抬起手腕,挽起袖子,手腕上也有一只手表:“我们都有任务,需要时刻注意时间。钟声的存在感太强,加上房间内其他钟表的时间也与四面钟一致,所以不光是你,我也以为自己的手表出了问题。但是事实上是这里的时间慢了。王酌行凶时,已经是八点之后了——”
“但是这样无法解释你为何排除陈广度。”顾雨薇紧追不舍,“你没有任何证据。”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怀疑过陈广度。因为他得知死者不是坠楼而是被勒死之后的态度十分自然,这不是一个凶手的心理。相反,是一个选中了坠楼而死的受害者的心理。至于你说证据?王酌真是很用心。胶水原本可以成为指认他的证据之一,但他让尸体掉在石台上,进而用掉了所有人的胶水。同理还有麻绳。就算是留在壁炉后面密道里的脚印,也被抹除了。”郎士元眯着眼睛,“王酌是利用那个密道完成尸体转移,密道里满是煤灰,他不可能不留下脚印,可惜发现密道之后我们一起将整个密道走了一遍,遮盖住了他的脚印——但是顾小姐,这一点重要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