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1 章(1 / 2)

加入书签

131.

自此一别, 各自珍重。

寒风萧萧中, 赵承安送走了他的第一批学生。

从新兵营回来后,赵承安回了亲兵营, 酒子任和江城也各自回了自己的营队。

短暂的几个月聚首后,他们再一次走上自己将行的道路。

“将军、沈军师。”

许久不见, 再回来, 赵承安的心中也难免泛起一丝激动。

“嗯。回来了。”

“是, 属下幸不辱命, 新兵营新兵攻击三万三千七百余人,皆数在今晨送往各地军营。”赵承安按捺住那一丝激动,沉声的回道。

程平遥随意的坐在桌后, 目光审视着跪在厅中,看起来越加成熟的身影, 没有放过他一丝的变化。即便早就听了新兵营那边传来的消息,可是真的见到, 程平遥终于算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心下宽慰。

“好, 你这次做的不错。”

程平遥正了正身子,赞许了一句。

“行了,回去好好休息半日,明天再回来报道。”

赵承安应了一声, 回去和郜云飞三人自然又是一通热闹。然后在回来的第二天, 便又投入了亲兵的岗位上。

程平遥依旧繁忙, 身为随侍的亲兵, 赵承安跟进跟出也没有闲着,比起之前的成长,这次回来之后人更稳重也终于有了些外露的锋芒。

今年的冬天来的格外早,一场大雪过后,天气更加的森冷了起来。

雪化了半个月,刚刚跨入十月,一场连日的大雪,又忽而倾至。

这一场大雪,比之初雪更大了许多,陆陆续续下了八天,整个北疆尽数裹进了银白的世界。

“咚咚咚。”

呜咽的风雪,夹杂着几下叩门的声响,随后门里高高的应了一声,“来了——”

赵承安微微缩了缩脖子,将大半张脸都缩在了颈口的长巾里,更加裹紧了身上兜着的披风,两只手也交错着伸进两只棉袄的袖笼里。

“谁啊?”门里随着门栅拉动的声音问道。

“我,赵承安。”他闷闷的回了一声。

门吱呀一声打开,“快进来。”

随着门被打开,一股暖气从门内涌了出来,一冷一热的冲击,赵承安打了个哆嗦,用力在门台上跺了跺脚,一溜烟的钻了进去。

门又被关上,连带着将风呜啸的鬼鸣和冰冷的雪气,隔在门外。

“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江城只罩了件棉衣,显然一副刚从床上起来的样子,“喝点热水。”

“这鬼天气。”赵承安站在门边晃了晃头,用手扑掉头上的白色,又解了斗篷摔了两下,知道两口热水进肚,才终于觉得又活过来了。

“冻死个人了。”

赵承安两手捧着水碗打了个寒蝉。

江城帮他掸了掸身上残余的雪沫子,一手拢了拢自己披在山上的棉衣,只觉得赵承安像是从冰窟窿里浸过了似的,隔着一步远都能感觉到凉气。

“先脱了鞋子上床暖暖。”

赵承安一颔首,三两下脱了外衫,蹬掉鞋子,一轱辘爬进了江城刚刚躺过的暖烘烘的被窝。

很是缓了两口气,赵承安这才仰着脸开口,“这才觉得又活过来了。”

“还喝么?”他手里还端着给赵承安又倒的热水。

“不用了,你也上来暖暖吧。”

赵承安往一边挪了挪,让出半边被角拍了拍。

江城无语,跟着上床。

“说吧,有什么事儿,这个时候跑过来。”江城坐在炕上,用被子拢着腿,嫌赵承安身上凉,拉着被子往旁边的柜子靠了靠。

此时大雪已经下了五日,到处都是深及小腿的积雪,江城缩在的营地靠近西边,距离将军的营区有些距离,这几日连饭堂人都冷清了,除了值岗站勤之余的,大多数都缩在屋子里取暖。

他可不信没事儿,赵承安会冒雪前来,而且是这个时辰点。

“你屋里的人?”

“排岗了,我昨天的轮岗。”

赵承安微一点头,覆在被子下的手指,压了压食指的关节。

“要打仗了。”他压着声音,很小声很小声的说道。

江城一愣,眉头一下便蹙了起来,他指了指营中的位置,“有消息了?”

“没有。”赵承安摇了摇头,继续压低了声音,“是我想的。”

“今年的天儿,实在有点异常,这才十月,这冰溜子都冻上了,地冻的更厉害。”他说。

“咱们这儿都这样,再北边,只会更糟。”赵承安心事重重的说道。

有些话点到为止,他们来边关这许久,耳濡目染的,对于北边的东陇与其边境处的游牧族,也是知之甚深。

大禹之所以与东陇连年征战,边疆二十多年未稳,皆因为北边的牧族,靠牧猎为生,几乎每年冬季,都化作匪人,洗劫抢掠大禹边境的村落城镇。

只是这几年,三国之间的氛围越加的紧张,征战几回,谁也奈何不得谁,这才僵持了下来,可即便是这样的情况,往年游牧民们,依旧没对大禹边境的村落手软过。

现在天气骤变,大雪封山,边关只怕要比往年还要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