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三日后,一封密奏由锦卫直递皇都。
灵光帝李巡轻轻打开这封密奏,身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监急忙上前研墨压纸,李迅手一抬,老太监小心翼翼地放下东西,站在一旁。
李巡看完密奏,不发一言,将纸丢进熊熊燃烧的火盆,看着它燃烧殆尽,若有所思。
王公公揣度着灵光帝的神色,不想李巡先开口问,声音可以说是和蔼:“你看顾殊这小子怎么样?”
王公公小心地答:“回皇上的话,小世子自幼聪慧百倍,如今成人,定能为大梁江山献力。”
“聪慧有什么用呢?他到底是生错了人家啊。”李巡摇摇头,很可惜的样子:“小时候身体弱些,没学他爹的武功书也不肯好好念,国子监不去上,小小年纪就出去外面玩,顽劣。”
“他爹现在也老了,青珩又还小,将来就算成了定北王,怎么能服众呢?朕下融金令是为了他好,好让他上任后能镇得住,一个个都不识好歹。”
王公公答:“回皇上,世子只是贪玩了些,可世子一直都把皇上当亲生父亲来敬重,怎么会不懂您的苦心呢?”
李巡斜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将桌上一份文书丢给他:“你看这是什么?”
王公公战战兢兢地接过文书,定睛一看,慌得跪下了,“奴才罪过!”
李巡玩味的笑了笑:“看来朕这么多年,都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王蛰。”
“奴才在。”
“准备好帅印吧,这么些年呢,也该让年轻人试一试了。”
王公公大着胆子提一句:“皇上,今年宫宴,还要给小世子发请帖吗?”
“要,怎么不要?”李巡笑了笑:“今年他一定会来了。”
这个孩子,总是那么……不讨人喜欢。
第二天谢文清和顾殊就收拾行李走人了。
“咱们就这么走了?不他们道个别?”顾殊问。
谢文清想了想,道:“不要不要,到时候只有我们两个人哭哭啼啼就太尴尬了。”
顾殊:“……你还真的一点温情都没有啊。”
他们从阁楼上悄悄下来,看见三个装得鼓鼓囊囊的袋,顾殊:“……这是啥?给我们的陪送?”
“匪夷所思。”
顾殊打开一包,里面全是他的新书,附赠纸条一张:三哥,这是我费劲千辛万苦托关系要到的三十本书,你帮我在扉页签个名,买了之后利润咱们分,嘿嘿,当然是您六我四啦。
……不用说肯定是玉衡那臭丫头。
谢文清也打开另一包,塞了许多……医书,还有一本厚厚的佛经。
苏瑜赠言:“医书啊,顾殊捎给乌有先生的,佛经给谢文清,老谢,记得每日抄一篇,没事给自己积积德,毕竟杀孽太重不祥啊。”
最后一包是左凉的。
装了一些顾殊需要的药,他们沿路的地图,密密麻麻地标着徽门的线人,还有一个锦袋,字条很简短:上车在打开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