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薛小雄哭:“你是我爹!我有爹了!”

薛大郎骤然黑脸,“男的哭什么!”便踹了薛小雄一脚,薛小雄疼得嗷嗷叫。

金秋吓住,薛小雄脸上已有几分不敢跟薛大郎回去。

湛其道说:“十年了,大郎深受军中铁血风气影响。”他抱拳敬道,“大郎为国流血,辛苦了。”

薛大郎耿直的点头,

面容悲哀,“嗯,回来,都死了,婆娘没了,就我们两个。”

薛小雄忍着哭,被一瘸一拐的薛大郎牵着,回头一直看金秋。

金秋也是伤心失落,不舍的望着。

又是一年清明祭日,金秋掩盖着相貌,随湛其道夫妇去屠狗巷的家中祭父母、屠叔叔和吴妈。

她在汤城拿种出的新鲜瓜果跟货郎换了小弓小箭,准备给薛小雄带去。结果回薛家村的书塾时,在房中看到一个脏兮兮的黑影哭着扑过来,吓了一大跳。

薛小雄拉着她的哭得一把鼻涕:“还是和阿金妈过得好!我爹做饭难吃,夹生夹糊的,洗澡不烧热水,半个月不洗一回衣服,把我的宝贝都扔了,一句话说不对就打人,我读书被湛先生批了他就往死里揍我!”

金秋慌张:“你,你爹当兵的时候九死一生,很辛苦的”

薛小雄吸着鼻涕:“阿金妈,我想死你了”

这时门外站着满面怒容的薛大郎,薛小雄眼泪生生的被憋回去,满面惧怕躲在金秋后面。

金秋看到满身火气的男人,刹时也旧病复发,身上抖起来,她抱住薛小雄颤声尖叫:“你,你别打孩子!”

薛大郎一愣,变回老实耿直的脸,望着她,“阿金妈,我找儿子回去,他不能烦你。”

金秋默然抖了一会,慢慢放下手,恐惧开始平息。

薛大郎说:“对不住,吓着你了。我不打女人。”

金秋说:“那,那也不能死打孩子”

薛大郎眼睛一黯,望着薛小雄,“我不知道他怎么长大的。就是结婚那晚我和老婆”

“这,这话别在孩子面前说,长大了乱来,会伤害别人。”

薛大郎住嘴。

金秋轻声说:“你们就剩下父子俩相依为命,你对他好些,菜米什么可以给我,我一起做了你们来书塾吃,怎么样?”

薛大郎很是迟疑,薛小雄十分高兴。

金秋说:“不麻烦,我也想薛小雄。”

她心疼的摸摸薛小雄,拿出小弓小箭,“阿金妈送你的。”

她手上的小弓箭忽然被薛大郎抓走,薛大郎仔细看小弓小箭,皱眉说:“不好使,没我做的好。”

金秋说:“你会做这个?”

薛大郎点头。

薛小雄说:“爹没当兵前要做木匠的,手艺可好。家里的桌椅柜子都是爹做的,都好使。”

薛大郎道:“你疼我儿子,我要还你情。缺什么便说。”

金秋对人高马大的薛大郎怯怯的点头,敷衍过去。

薛大郎皱眉道:“我今天不打你,跟我回去!”

父子俩走了,还真的是相似的背影,只是一个大一个小。金秋想,薛小雄长大一定像薛大郎一样是个高大壮实的汉子。

后来金秋跟村妇去采桑葚,碰到薛大郎上山砍树,对她点了一点头,中午金秋睡了一觉,醒来篮子里塞了满满当当的桑葚,旁边落了几根掉落的木枝。

又过不久,薛大郎和薛小雄扛着新做好的桌子椅子塾,谢湛其道夫妇教他儿子。

湛其道夫妇笑收了,很是高兴。金秋在别处扫地,看到薛大郎父子迎面走来,拿出一提肉给她。

金秋做得香喷喷的摆上了桌,薛小雄狂喜大吃,拿筷子的手被薛大郎一掌按住。薛大郎皱眉看金秋:“你怎么不吃?”

金秋吓道:“给我的?”

薛大郎嗯一声,“你照顾我儿子。”

金秋说:“我不吃,太油腻了,薛小雄要

长个子。”

薛大郎沉眉,不高兴的上下看金秋。她身上绷起来,薛大郎移开目光,对薛小雄道:“饭菜不能都吃,要给别人留,不能欺负人。”

薛小雄夹了一筷子菜给金秋。

薛大郎说:“阿金妈太瘦了。”

金秋说:“我一直都是这样。”

薛大郎说:“要是遭了饥荒、什么天灾,你这样的,很容易死。”

金秋用手拢住散开的花白头发,淡淡笑,“我知道。我娘那边便是这样的身体。”

薛大郎问:“你多大?”

金秋说:“二十三。”

薛大郎道:“我十七参军,二十七。”

这莫名其妙的互报年岁,金秋呆了呆。

薛小雄餍足道:“爹,阿金妈做的饭味道是不是特别好?”

薛大郎扇他一巴掌,“不要叫老妈子,叫姨。”

薛大郎带着薛小雄回了家。一天,薛小雄如获至宝的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甜豆汁回来,“爹,这是阿金姨磨的好东西,”

薛小雄给他爹尝金秋磨的豆汁。

“爹,好不好喝?甜不甜?”薛小雄馋道,“咱们也弄个能磨豆汁的磨吧?”

薛大郎闻着香味尝了一口,瞪眼半晌,猛然仰头一饮而尽,“甜!好喝!”

薛小雄没想到爹一点没给他留,脸上顿时开了战场。

书塾竹林中星夜蝉鸣,听取蛙声一片。

金秋正准备睡觉,远远听到薛小雄的呜咽声,薛大郎拎着满脸委屈的薛小雄出现。

薛大郎不好意思,“喝没了薛小雄的豆汁。”

金秋笑,去给父子俩重磨两碗,驴看被拉起来加夜班干活,很是不满的冲薛大郎父子扯驴脸发脾气。

薛大郎看了看手脚不停的金秋。

第二天薛大郎抱来两堆草料喂驴,交来豆子,说:“给儿子喝。”

他仔细看着金秋围着磨盘放豆子,望着她的圆圆的臀和柔软鼓起的胸,觉得很好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