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和打破一样重要(1 / 1)
随着时代推进,很多有些年代的企业都遇到了要不要转型的问题,一些发展时间并不长的企业也遇到了既定规则要不要修改的问题。那些被传承的东西总有其存在的意义,不然也不会被一代代传下来,但同样地它们在很多时候也有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情况发生,需要人为甄别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管有时候从历史中走出来却又最后被舍弃的东西,在未来某一天也许会变成很多人所怀念的焦点,但在此时此刻却鲜少有人会在意这点,只求可以顺应这个时代需求就好。
在这片商圈里有几家企业就是经好几代人传下来的,刚开始他们在郊区办公,后来听人说起在市区办公更体面,也就一个个从那边搬了出来。其实很早之前不太有人会特地有市区郊区的定义,也就后来搞开发了才开始有这种定义,目的也是想划分出开发的先后顺序。先跑到市里的企业没有经验,选的都是又大又体面的位置,地方是好了但投资大了风险也就更大,所以其中很大一部分最后都入不敷出而关门大吉。最后才明白跑来的其实也不见得有多大区别,地方被中间那些看着别人失败而吸取经验的人全占完了,剩下的基本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就算要了也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像中间那些有了地盘又懂的计算的企业,延续自己一贯的风格打拼天下,彼此竞争彼此协作的都有,最后脱颖而出能活下来的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还知道些,大部分人都只看到现在比较红的品牌了。那些企业本来就因为搬迁的事耗了很大一部分精力,现在又为了这种品牌问题弄得心力交瘁,不得已只能招些懂行的年轻人进公司,想通过他们看能不能让自家公司也拥有这样的优势。
像品牌这种问题一家企业最多遇到一两次,但没有品牌问题不代表没有别的问题,那些开了好几十年轮了好几代人的企业,换个管理人就能遇到个新坎,而几乎每次也都用同样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循环一再出现,大企业看的明白都会提前有准备,小企业有样学样虽然没有这么大的问题都是有一天过一天,但在管理规则那些基础事宜上还是会随时跟着环境进行调整,以免最后变成了光杆司令。
“你说的商业理论我懂,但这跟你想问我的事有什么关系?”墨妄又一次陪聊,贡献给了和他们两个同所学校毕业,成绩总是排在他后面,现在又刚好在这片商圈某家企业就职的同学。其实他并不想管,就算他已经有了点经验,但当初说好了主外苍衍主内是他,像这种陪人聊天的活儿怎么都该是那人负责。可天知道为什么,因为有他统筹一切店才能开起来的事被这位同学知道了,还趁着他们刚营业没多少客人直接就找上门,又点名让他陪聊,真是连想拒绝的理由的都没有。
“抱歉,我就是想先说清楚整个关系,才好具体解释我现在遇到的困难。”那个同学略显尴尬的扯了下脖子里的领带。“我现在待得公司有二十几年的成长历史,老板是第二代传人,目前有打算传给第三代。前两天老板把我叫去问我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什么意见,我刚进公司什么都没了解透彻不敢随便回答,就向老板申请了一个了解企业发展的时间,之后再具体回答这个问题。对公司我是有了一定了解,但对未来发展这个问题,我还是没什么把握,所以就想听下你的意见。”
“你不介意我说的都是些个人意见的话,那你就说说看好了。”墨妄从他的口气里听出了不达目的不会离开的意思,只能等他开口继续说下去。
“公司建立前,前老板是个普通农民,靠种植业养家糊口,后来贩卖自家种植的蔬菜做成腌菜,再之后开设了一个小作坊,以收购别人家蔬菜再转制腌菜为商品进行销售。这种经营模式持续到现任老板继承家业,他以自己为法人代表注册公司,把小作坊变成了工厂,由前老板负责打理,他自己在市区开了门店专门销售自家企业制作的腌菜。几年前老百姓开始讲究饮食健康,公司的整体收益不如从前,他就收购了工厂周遭原本供应企业需要的那些农田,全部改建之后转行卖起了有机蔬菜,到现在已经成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马上要接手公司的第三代老板我接触了一下,他个人是比较有抱负的那种,对前两代老板打下的产业有很大意见。我私下问过他的想法,他说现阶段还是会按照老板的意思经营公司,但是之后很可能会对公司进行全面整改,推翻所有的盈利项目从新出发。关于将来会以什么项目为盈利大头他没有说,不过公司里有几个认识他的同事偷偷告诉我,第三代在国外读的是投资经营,所以很可能以后公司的主营项目会变成投资。
“就我个人而言,我偏向现任老板的主张,毕竟现在大局上来看有机菜的市场还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可第三代的想法也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几家企业已经开始转行投资了,而且收益来看比我们目前的收益还要高一些。”那个同学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我现在最大的苦恼,是到底应该跟老板真实汇报我的结论,还是应该适当隐瞒第三代的想法?”
“你的结论是什么?不要跟我讲那些虚的,我要知道你准备好跟老板汇报的原话。”上班族都有个职业病,说话做事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就算是完全清晰明了的事也会说半句留半句。这种习惯不能说不好,因为在很多时候确实可以保证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性,但在向别人咨询的时候用这套没有半分好处。
“企业目前是经营的很顺利,但不能排除未来发展可能会有潜在风险,尤其有个别企业已经有前瞻性地开始改变经营理念了,作为一家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的企业,也应该开始适当考虑转型。小老板继承公司会给公司带入一股新鲜血液的确是好事,但还是建议目前以让小老板适应公司现阶段业务为先会比较好。所以我的建议是在两年内寻找到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但五年内维持公司现有经营情况不变。”这番话听上去好像是个结论,但结合前面他说的那段长篇大论来看,其实根本就是一通废话,基本都是小老板的主张。换而言之他嘴上讨好了自家老板实际上却是支持那位第三代,根本就是两边不得罪。
墨妄当然听出了他的意思,也没有揭穿他,只是点头对他的这番结论表示认同。“你说的没什么问题,就是如果要实际汇报的话,加上那几家已经转业的企业收益情况和自家企业的收益情况的对照图会更好,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另外你提到公司里有人说第三代在国外读的是投资经营,我觉得你还是开诚布公跟他确认下比较好,如果他真的有这个意向,你可以在汇报结论里加上对目前外界几个主流投资项目、发展前景和预计收益的调查总结。”
“我就说我总觉得我的汇报里好像少了点什么,原来是缺少了这一部分。谢谢你了,我这就赶回去把这部分内容补齐。”那个同学赶紧就站起来拿着自己的公文包就跑出了店里。
“我说,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么?”苍衍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那个擦桌子的人,当初他们两个研究开店问题差不多研究了小半年,大大小小的调研做了不下百次,好不容易得出的结论也不过就达到墨妄勉强合格的标准。他可不信这个说自己入职没多久的新人能在短时间就得出一个获得理念相悖的两个老板的结论,就算这人成绩比自己好也是一样。
“老板之所以会是老板,因为他们有非常长远的目光,即便询问下属一些同样需要长远目光才能看待的问题,心里也绝对会有个标准答案的模板。他的结论太宽泛,也缺乏说服力,当老板的肯定一眼就能看出结论是在同时讨好两个人,最多也就是觉得还行,不会完全认同。”墨妄把桌上没有喝多少的饮料拿去倒了,顺便清洗了使用过的工具。
“别的我听不懂,不过按照我家老头说的,公司就跟点蜡烛一样,你点着一根旧的,就得准备着一根新的,掐着时间接着点,点的早了浪费,点的晚了断亮光。就他上班这公司,父子两个理念不同的情况下,当父亲的想让儿子接班,当儿子的连传承这个问题都不考虑,大概关门也是早晚的事。”苍衍摇了摇头,果然子承父业这种东西都是说说的,麻烦只会多不会少。
“不一定。如果那个第三代在继承初期可以理解上两代的理念,懂的分析现状,有选择进行延续和放弃,这家公司应该还能继续开下去。如果他继承了还是固执己见,或者当家那位执意让儿子按照自己的路线来,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公司直接受影响经营不善倒闭,要么那位继承人自己开设属于自己的公司,完全不牵扯自己父亲的事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