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打扮(2 / 2)
可惜无人解她这半老徐娘的风情,鸨母话还没说完就被人冷冷的打断了,“不必。”
带头的人一挥手,身后的人迅速进屋,扛起地上四散的姑娘,敢反抗者一律打晕,动作麻利的将一屋子人带离了当场。
要说这翠岭镇,也算个不小的地方,此地有一户人家姓张,张家人世代经商,因为生意的变动,搬来翠岭镇不过十多年,但翠岭镇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家。
为什么?
因为张老板心善,做生意最是公平不过,逢年过节还给乡里乡亲送东西,谁家有个困难跑去求助,张老板都不拒绝。张老板没搬来住几年,就被百姓送了个绰号叫‘张大善人’。
街边一个茶棚里,两人清雅少年对面而坐,白衣兰纹,神情清冷。明明是炎炎夏日,因为这人的到来,周围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
上了年纪的茶棚老伯蹲在一旁洗茶具,他的小孙子咬着手指甲,好奇的盯着二人。阮玖目视前方,过不了一会儿眼珠一斜,看那吃手的孩童一眼。阮诫神色平静,恍若未闻。
“你知道那里怎么挂着白灯笼吗?”
小孩被阮玖突然的发问吓住了,忙不迭往他爷爷那边跑,中间又拐到另一张桌子后面,悄悄探出头打量阮玖。
阮玖依旧板着脸,声音却放轻不少,“你告诉我,我给你糖吃。”
小孩一听这话,把手指从嘴里拿出来,拉出一条明亮的口水线。他咂咂嘴,声音虽然有些奶气,但是十分清晰,“张大善人,去天上了,他娘娘,怕他找不到回家的路,给他,点的灯笼。”
小孩磕磕巴巴的说完,眼巴巴地望着阮玖。
阮玖咳嗽一声,从袖子里摸出一把糖,放到了桌上,小孩小心翼翼的移过去,抓过糖欢天喜地的跑了。
“两位不是翠岭镇的人吧?”
阮诫略一点头,向老者见礼,老者摆手,示意自己当不起。
阮玖拱手,“老伯好眼力,我们的却是路过此地的修道之人,听镇中百姓多次挺起这个张大善人,一时好奇,这才忍不住打听。”
老伯叹息着摇头,“好人不长命啊!这一带的人,哪家没受过张大善人的恩惠,这样一个好人,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您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具体的不清楚,听说是在外面跑生意的时候,被一伙强盗给害死了,唉。张大善人跟夙夫人成亲不过三年,两人琴瑟和鸣,恩爱异常,张大善人走的突然,他和夙夫人也没有孩子,我们都以为,她一个女人撑不住的。诶,没想到,夙夫人挺过来了,张大善人生前的生意,都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的。”
“夙夫人?”
“张大善人的夫人,是一次走生意时带回来的姑娘,不知道娘家姓什么,张大善人叫她夙娘,生意场上,大家都叫她夙夫人,我们也就跟着叫了。夙夫人对张大善人用情至深,要为张大善人守孝三年,并发誓终身不再改嫁。”末了还感叹一句,“多好的女人啊!”
“我听说,这位夫人每月都要去祭奠丈夫?”
“唉,夙夫人无夫无子,寂寞难捱,自然思念张大善人了,难免要往他的墓碑跑。”老者明显对这位夙夫人很是推崇,言辞都是从她的角度出发。
阮玖点点头,放下茶钱,与阮诫一同走了出去,“这老者的话与我们搜集的情报差不离。弥月教暗中散播的消息,背后都有张府的推波助澜,弥月教出现的时间,也与张善人的死亡时间吻合。这位每月都要去张家陵园祭奠丈夫的夙夫人,暗中向各地购买妙龄少女,而且只见她买,不见张府人多。”
阮诫脚步一顿。
“每月的十五是夙夫人祭拜张善人的时间,只有这一天,张家才会有大批家奴出府,要想转移人,只能在这时。这个月的十五,就是今天。”
“每月都要去上坟?”
“是。”
“家里就有牌位,思念丈夫,请诉衷情,对着牌位不就行,何必劳师动众的跑到陵园去。我父亲这么想我娘,也没见他干过这种事情。”
阮玖心里‘咯噔’一声,不知阮诫说这句话是有心还是无意。
阮诫却还在自语,“专人带人去上坟,重点到底是上坟,还是带人。”他顿了一会儿,忽然转过头,“不对,张家坟地有问题,这里你先看着,我去张家祖坟走一趟。”
阮玖大惊,“南珩君,我是你的近侍,近侍的意思,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我必须跟在你身边。”
阮诫沉默,“你说得对。”
“等安排完了这些事,属下一定陪您去。”阮玖承诺。
阮诫点头。并非没有私心,他如此着急,只不过是想见一个人罢了。</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