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章 不想飞升的第十一天(1 / 2)

加入书签

距离匈奴使臣前来拜见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皇宫里变得戒备森严,京城的道路上也是随处都可以看见巡逻的士兵。

护国大将军府中,陆柒看着眼前大吃大喝的男子,十分担心对方会不会撑死在自己的府上,毕竟每次他来自己都会有这样的担心。

“你慢点吃,又没有人和你抢。”陆柒将桌上的盘子端过去了些,方便对方继续进食。

男子忙着吃呢,可没时间回复好友的这一句,直到吃得差不多了才抬头说了句,“你们府上的东西真心不错。”

“怎么,是皇宫里的东西不好吃?”陆柒看着男子的那副样子就觉得好笑。

“皇宫里的是不错,但也就这么几样,哪能和你这里的比?”男子擦了擦嘴角,“再说了,这几天我们这些人忙得晕头转向的,都没什么时间吃饭。”

此人便是陆柒的表哥——戚鹏,是戚含薇哥哥家的儿子,在宫中做着锦衣卫的工作,因为护景宏帝有功,现在在宫中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头子。

“你别说,这匈奴来了哪里敢在宫中造次,也不知道整日整日地让我们巡逻有什么用。”戚鹏说着,叹了一口气,祭奠自己无处安放的忙碌。

陆柒看着自己这个哥哥,两人从小关系就很不错,总是玩在一起。小时候,自己有些武功还是对方教的,虽然最后也没有学到什么,但还是知道这个表哥的武功很是不错。

“听说你之前出征来着,那几日我正好不在京城,都没来得及迎接你,也是遗憾。”戚鹏没想到自己的表弟一转眼就到了可以自己带兵打仗的年纪。

“没事,你就算迎接也是来我家吃东西。”陆柒面无表情地说出了这句话。

戚鹏噎了一下,无语地看着面前的人,想要反驳,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败下阵来。

陆柒笑了笑,问道,“那你们最近这么忙,怎么有空来我这里蹭饭?”

“你的话题就非要围绕蹭饭这一件事吗?”戚鹏一脸戳中痛处的样子,“我这一个月也就休息这一天,我爹娘还都不在家里,这才过来的,你以为?”

“舅舅去哪儿了?”

“他说他要带着我娘出去游山玩水,丢下我一个人就跑了。”

陆柒觉得自己十分有理由怀疑,是自己的娘亲带着她的哥哥嫂子,一起跑路的。

戚鹏无奈道,“也是没有办法,明天又要回去了。不过,你过几天是不是也要进皇宫?”

“是,匈奴的人来了要去迎接一下。”

这是之前就定下的事情,这次匈奴来的使臣都是族里长老级别的人物,说是来商讨日后进贡的详细事宜。在确定了没有之前见过的人后,陆柒和燕央天都表示自己会出席。

“那那天我们应该可以碰上了,你应该会在大殿外看见我,到时候不要太惊讶哦!”戚鹏故弄玄虚地摇了摇手指,陆柒看得一脸好笑。

又打包带走了几个点心,戚鹏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陆柒看了看桌上空空如也的盘子,无奈地吩咐小叶子,让炊事房再去做几个吃的吧。

两日后,匈奴人的车队驶进了京城,除了一个马车外,其余人都是骑着马,身上穿着匈奴人的传统服饰。

京城的老百姓可没见过这些人,粗犷的外貌还有这种服装,都好奇地站在街边围观。

这次带命前来的是玉玦将军,以及匈奴的左长老。这两人在在匈奴族都是十分有声望的,前一个经常带兵打仗,给匈奴族的人提供了更多生存的空间。而后一个则是丞相一般的存在,一文一武,也算是对中原的重视了。

景宏帝命人将这二位使臣迎了进来,带上了座位,都用中原最好的食物照顾着这两位,至少不能丢了中原人的脸。

宴席上还没有开始,景宏帝首先表达了欢迎之意,随后就开始介绍起在场的人。

“这位便是这次出驶边境的陆将军,还有燕太师……”

陆柒举杯,对着地面的几人露出了友好的笑容。说实在的,他一直没想明白要让他到场干什么?拉仇恨吗?

看对面两人一听他就是出征边境的人,眼神都变得犀利了。如果这段时间自己遇到了危险,那一定是景宏帝的原因!

燕央天倒是没有什么异常,照样的面无表情,自顾自吃着面前桌子上的东西,时不时抬头看看陆柒这边的情况。

“陛下,初次见面还请让我们介绍一下,”玉玦将军首先站了起来,浓密的胡子上还带有少数名族一般的装饰物,第一眼就感觉被对方的茂盛的头发给吸引了。

“我,乃匈奴族玉玦将军,这次奉我们陛下的命令前来中原拜访,”随后指了指身边的人,接着说道,

“这位便是我们陛下最得力的助手,左长老君先生。这次匈奴王对来中原的事情十分重视,还望两方都能友好沟通。”玉玦将军讲完了自己的台词,抚摸着自己的大胡子,自信地坐下。

这一次听说赫连将军没能成功击退中原来的队伍,陛下大怒,把赫连将军直接关进了狱中,让对方好好反思。所以,才会让玉玦将军前来谈判。

玉玦将军看了看对面那两个击败了匈奴军队的人,眼神中明显的都是蔑视。在他的眼里,这中原人都是没什么战斗能力的人,他没想到赫连那家伙竟然会输给这两个毛头小子。

燕央天坐在那里,明显可以感觉到对面传过来的视线,轻飘飘的一眼扫了过去。

那位左长老全程一直没有说话,安静地看着周围的几个人,看不出在想些什么。

宴席正式开始,事前安排好的舞女一个个上来,在中间的空地翩然起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