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面人物(一)(2 / 2)
蓝衣老丐与绿衣老丐会不会与雕刻老师傅有关呢?
贺一峰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
三坪乡现留有二十来位老师傅,经过招待所老板父亲的逐一介绍,他暗自筛选出五位手艺最为出众的。
其中有的老师傅广招学徒、门生遍天下;有的思想陈旧,抱守着老观念艰难度日;而有的则只在家族内部传承,人丁凋零。
他叮嘱苗丹继续寻找美人秃村的位置,自己则采购了一批上档次的礼物,准备挨个儿拜访五位老师傅。
这第一位,自然是名声最响,收徒最多,被誉为三坪乡头面人物的龚工强。
三坪乡排得上资格的手艺人没有上千,也有上百,却唯独龚工强享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
龚师傅不仅手艺高超,而且深谙营销之术,率先与政府部门合作打响了“雕刻之乡”的名头,频频出现于各类会议会展、旅游节庆。进乡必经之路旁的广告牌上也印着他的头像,足可见其影响力。年初,云南省某核心刊物请他开了一个专栏介绍民间工艺,电视台为他做了一期专访,几位高徒也在国内获得不少大奖,同时他自己还被聘为民族学院艺术系的客座教授,风头正劲。
要见这么一号人物自然不是容易的事。
贺一峰提着好烟好酒被助手拦在门外,连龚工强的脸都没见着。
“对不起,龚老师太忙了,没有空。”助手眯着眼斜靠在镂龙刻凤的五彩腾云门柱上,断然拒绝。
此门柱是龚工强年轻时的成名作之一,卖给了大资本家。
□□时期他担心此物遭毁,特地上门去讨了回来藏好,待风声过后才拿出来。那时大资本家早已不堪折磨死在狱中,家属也散得干干净净,因此没有人来向他要回这件已售出的作品。后来有富商出价到七位数想收购,他知道了自己的价值,沉住气没有卖出,而是将它立在了家门口作为活招牌,为自己的雕刻事业吸引更多注意力。
“请问龚老师什么时候才有空呢?”贺一峰问道。
“那得看你是什么事。”女助手上上下下打量贺一峰,见其模样端正,衣着也不浮夸,颇合眼缘,便好心指点道:“龚老师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有事要提前打电话约好,随便摸上门来肯定不行。你是记者吧?如果想采访他,估计等两周才抽得出时间来,这几天有文章要写,有比赛评委要当,有展馆资料要理,有应聘的学徒要考,还忙着准备下个月的艺术论坛,事情太多了。”
“我不是记者,”他解释道:“就是想向他打听两个人,花不了几分钟。”
“打听人?”女助手瞪大眼睛,露出吃惊的表情。一听这话,她对他的好感立刻消失,一边挥手将他向外赶,一边说:“瞧你长得周周正正的,怎么如此不识相!龚老师是什么人,好歹算是名流吧,是想见就能见的吗?何况他还这么忙!有正经事找他的必须通过我预约,等上个把月都是常事。走走走!上别处打听去!”
也许是练雕刻练的,她手劲出奇地大,把贺一峰推得几乎一个踉跄。
她楞了一下,觉得失了仪态有些不好意思,缓和了语气道:“让你见了也没用,老师一听是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准得生气!”
贺一峰被她一推也上了脾气,怒道:“鸡毛蒜皮?!我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女助手猛地一震,颤着声音问:“人命……你是便衣?出啥事了?”
贺一峰没料到出现这种误会,假冒公安不是闹着玩的,马上打算澄清;不过他顿了一顿,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话是对方猜的,自己并没有承认,算不上假冒。他继续问道:“我需要向龚老师打听两个可能同样是雕刻老师傅的人,你再想想看,什么时间合适?”
女助手仍陷在误会中,犹豫片刻,怕自己惹事上身,便掏出笔记薄查看。
“明天……不行,后天……也不行,大后天……下周……”
“不能等那么久,要尽快!”
“那就……啊,有了!”女助手灵光一现,“明天上午安排了一场学徒考试,这批人资质有限,多半结束得早,你可以用剩下的时间跟老师谈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