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头面人物(二)(2 / 2)

加入书签

“其次,是选质。玉雕所涉及到的原材料种类繁多,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辽宁的岫玉、玛瑙、黄玉,江苏的水晶,湖北的绿苗、松耳石,广东的南方玉,缅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等,其硬度、密度、折射率、放射性、光学性质与抗酸碱腐蚀度各不相同,条条均影响雕刻效果。尤其是硬度,相信你们都知道,玉料硬度分为刻划硬度与压入硬度两项指标,倘若下手轻重掌握不好,成品很容易出现绺纹,不得不打破原有设计,苦思冥想使其去绺改形。”

与此同时女助手推出一个托台,展示给众人看。

各式各样的玉料摆放其上,大的彷如西瓜,小的堪比鸭梨,色彩贵廉不一。众人心中一凛,从课堂般的大论中回过神来,准备面对接下来的真正测试。

“你们的雕刻手艺已经在递上来的作品中有所展现,基本合格。不过入我门下,最讲究的是悟性,因此……”

他刻意停顿下来,查看众考生神色。

只见众人皆全神贯注、摩拳擦掌,脊背竖得直直地,方满意地宣布道:

“我的考题是:其中哪块料最适合雕刻‘关山月’主题笔架?”

刷拉一声,龚工强背后墙上垂下一挂书法,笔迹苍劲有力,写的正是诗仙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百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次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古乐府的词牌名,歌词多写离别的哀伤。李白以此为题描写士兵离家守卫边塞,数年难归,遥望故土而兴叹的心情。

贺一峰读了20多年书,从小学到博士,所有精力花在课本与练习题上才能勉强将成绩保持在中游,自然没有时间受到古典文学熏陶,因此对这首词所描绘的萧索意境感触不深。

在座同样有好几位缺乏此类情操,一出手画风就有点偏。

“我认为这块半透明的银白色冰玉种最适合雕琢出月色的皎洁与云海的氤氲。”白须老者抢先拿起玉,包在掌心略作摩挲后露出十分有把握的表情,恭恭敬敬递向龚工强。

这位老者是长期做原石交易的小商人,外号“一掂准”。

在原石交易中,玉料包裹在表皮里,真假优劣难辨,全凭个人眼力。不用说外行,即使有经验的人一不小心看走了眼,花大价钱买了个原石回去打开一看,瑕疵满身、色泽浑杂,其经济损失可以导致人很多年翻不了身,因此这一行又被人称作“赌玉”。老者对自己的眼力手力很有信心,这么多年混迹交易场没有栽过大跟头,在业内颇有名气。

考生中有人同样看上了这块与月亮最为形似的冰玉,可惜没有老者手快,不由得暗自懊悔,另寻它玉。

龚工强接过冰玉,未置一词。

老者双手垂立在旁,紧张地揉搓着衣角,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大爷,您错了,”时尚小伙子举着一块红皮白心的半开原石凑到龚工强面前,卖弄道:“关山月是词牌名,不是真讲月亮的。”

“你不也选了一块白玉么?”老者不甘心地反驳。

“玉是白的没错,可它外面的红色表皮我也要略作保留。白色,代表月亮与故土的圣洁;红色,代表沙场征战的血泪;左下角我打算刻画成戟茂倒立、车马冲杀的战争场面,红色呈渐变状越来越浅,直到右上角一轮洁白的明月。红白二色两相对比,更衬托出现实的残酷。”

龚工强赞许地点点头,仍然不发表评论。

受他启发,随后的考生们纷纷放弃单色白玉,争相挑选其他颜色。

玉料大小有限,因此一块玉上面并不能雕刻过多的场景。除了如出一辙的明月悬挂在天际一角外,考生们依照自己的理解,从诗句中摘选了另外一些关键事物加入画面。

有人选择了灰玉,着力描绘长风吹度边关的景色。

有人选择了青玉,刻画漫漫古道与青海湾交相呼应。

有人选择了黄玉,塑造戎装士兵手握刀枪,遥望故土的人物形象。

还有人选择了黑玉,漆暗夜色中凸显出一座高楼,楼内一盏孤灯在明月照耀下摇曳飘渺。

……

龚工强仔细倾听每个人的阐述,嘴角笑意盈盈,似乎对每个人都很满意,也似乎对每个人都不满意。一轮唱罢,女助手迅速将托盘收起,换上一盏碧色沁脾的长嘴玉壶,配搭九个桂圆大小的玉杯,十分小巧精致。壶身打磨得极薄,呈半透明,隐隐可见其中流光溢彩,有液体晃动。

这是要请大伙儿喝茶么?

女助手揭开壶盖,小心翼翼地倾斜壶身,将内容物展示给众人看。壶内蒸汽沸腾,弥漫了视线,看不清内有何物,一股苦涩腥臭的怪味从中散发而出,众人不由得掩鼻皱眉。

毫无疑问是中药。

“我常年在外奔波,身子不中用了,所以需每日饮用药茶调养。”龚工强也许是闻惯了,不但不觉得臭,反而翕动鼻翼贪婪地捕捉空气中每一缕味道。“初时喝苦涩难咽,日子久了,却越喝越上瘾,什么琼浆玉液也比不上。不过这每日斟药有些讲究,煞费精力,不知徒弟能否帮我分担分担。”

众人精神一振,心知第二道考题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