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都说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人来人往,时移世易。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大部分人都要在弹指间习惯幼稚习惯无力习惯长大习惯生离习惯死别。陶夭自觉已经习惯了来来去去,或者正在来来去去。
有目标的日子总是很充实,陶夭又过上了昼出耘田夜绩麻的生活。方宜笑临走前把陶夭储备的咖啡泡面全部撤走,换上了酸奶和一沓精挑细选之后的外卖单。
当然,这些外卖单最后也没有派上用场。
陶夭被一日三餐定时定点的外卖门铃声逼出了有生以来最健康规律的作息,他很想知道到底是怎么能做到这么多天一日三餐好吃不重样的。虽然好奇,可他没有问。这种被人捧在手心里的感觉虽然有点难为情,却也不是不暗爽的。
重新申请学校意味着要重新拾起以前烂熟于心但是摸爬滚打几年被遗忘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准备一下自己的作品集,挑选学校,联系导师等等等等。一条一条做下来虽然累,却也充实有趣。生平第一次陶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不再是以前为了前程也好,生存也好,工作也好等等的一大堆总会出现的理由,而是切切实实为了自己。果然,他感慨,仓廪实才能知礼节,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样一件事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如吃喝拉撒一般自然无趣,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就是大巧若拙的返璞归真。
比如在罔极山逍遥自在的道士,看起来和王大爷刘大嫂一样都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旁人说起道士可能就会加诸闲云野鹤抱守本心一类酸死人的词,说起王大爷刘大嫂就会只是山沟沟里一代又一代的百姓。
也不是不令人唏嘘的。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
方宜笑听完他这番长篇大论一时沉默了,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
陶夭适时提起自己已经和大学时期的导师取得了联系,离“要去上学”这个目标越来越近,可喜可贺。顺手抱怨了顿顿不重样的外卖好吃虽好吃,可是门铃声或者电话声总会碰上那么几个灵感磅礴的瞬间,然后磅礴的灵感就会被吹得渣渣都不剩。
陶夭说起“渣渣都不剩”几个字的时候,语气黏糊糊地拖长了,带着点不自觉的撒娇。可见也不是真遗憾那些被吹散的磅礴的灵感,是要寻着点什么由头来说一说才是。
方宜笑被拖长的黏糊糊的音调惹得一阵心猿意马,心想一段时间不见这人居然习得了撒娇的新功能,真是闻所未闻,一时半刻恨不得模仿贞子从手机这头钻过去,亲手揉上一揉才是。
可是没等方宜笑从“揉上一揉”这个场景里出来,陶夭忽然惊呼居然贫了两个多小时,大呼小叫地关了视频,说是约定好了和以前的导师线上交流,还有十分钟就到时间了。
方宜笑看了看时间,快要转钟了。
夜猫子学生果然是被夜猫子导师教出来的。他叹气。
永安的项目目前一切顺利,甲方爸爸给的办公条件很不错,食堂也算是能达到中上水平,几个同事干活儿也卖力。方宜笑寻思着周末就回去,给他个惊喜才是。
几个小时高铁辗转一个小时地铁,方宜笑到家拧开门才发现家里空无一人。
第二次了,他想,冷冷清清地不像个人住的地方。他站在玄关愣了几秒,拿上外套出门了。
这几周和一个同事住在一起,和他学了几手做饭的手艺,离摆脱厨房杀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决定今晚上试个水。
方宜笑前脚走进超市,陶夭后脚就进了小区。他看见玄关的行李愣了几秒,摸出手机打了过去。
“你回来了?”陶夭在电话那头声音听起来很惊讶。
“嗯。”方宜笑暗自得意。
“你现在在哪儿?听起来有点吵。”
“楼下菜市场,“方宜笑放
下手里的土豆,“和同事学了几道菜,回去做给你吃。”
“我去找你。”陶夭说,“呆着别动。”
方宜笑看了眼被挂掉的手机,忽然笑了。
把刚刚放下的土豆又拿了起来。并决定多买几个。
陶夭气喘吁吁地冲到菜市场,隔着茫茫人海一眼就看到了白衬衣的方宜笑。
喧嚣便从周遭屏退,只留了一地的安宁。
真是奇怪了,方宜笑看过来的时候陶夭想,明明也就是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到凡夫俗子,明明篮子里的菜和周围人一样也不是龙肝凤胆,可偏偏就能一眼挑出来,仿佛互相纠缠的量子,结出两张凌乱却互相配合的线。
方宜笑走过来,悄悄碰了下他的脸:“怎么了?想什么美事呢?”
陶夭头发长长了,不知从哪找了个蓝色的发圈在头顶扎了个小揪,猫咪发卡不见了踪迹。
小揪很有意思,方宜笑碰了一下觉得手感不错,伸手欲再揉一把的时候,被陶夭一爪子拍飞了。
成何体统,他说。
眼睛里盛着弯弯的光。
陶夭瞥了一眼方宜笑的菜篮子,满满当当地也没看清都有什么:“买好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