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3 章(2 / 2)

加入书签

她腾地红了脸:“穆大哥,怎么又说起了这些?”

转身进了大门。

穆羽看她含羞关门的样子,回想她刚才耳语时软软的腔调,觉得这傍晚的昏暗都被拨散开来了似的。

心如飞絮。

晚饭后,苏欢引将整理好的八彩线轴整齐的码放在绣匣里。

匣子是她娘生前曾经用过的,看起来是个老物件,红木质地,雕着鸟兽缠枝纹,精美得很。

苏欢引总觉得,这匣子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看着它,它就像打算告诉她些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默默半晌,她开始埋头画绣稿。

她心里断定,那被面的女主人定是个博识洽闻之人,对绣片的要求也必是不流于平常。

深绿色的粽叶,打开了一半,里面漏出白玉团般的糯米和红中透黄的金丝小枣,绑粽子的线被拆下来懒散地瘫在一旁,丝线下拴着“引过言欢”……

仔细地对比思量着,她选好了需要用的丝线,开始一针针绣了起来。

上好的八彩很是顺滑,可这糯米粽子要想绣好却十分难办。绣错了不能拆,所以每下一针都要思虑周全。

一个时辰过去了,只不过绣了一小半。

她起身扭了扭腰,又抬身到了院子里,想着松松乏累的筋骨。

隐隐地,有微弱的哭声传来,却辨不清方向。

抬头看看天,有大块的云,那云像是故意要呼应了哭声似的,摆成一个被束缚了手脚的女子的形状。

哭诉声时高时低,又不时有安慰之声传来。

苏欢引循了声音走过去,原来是王婶和王家老太太在一墙之隔的她自家菜地里。

“我知道你心里不平,可她毕竟是给我老王家留了一脉香烟,你就看我老太太的这张脸,先留她歇两日再做安排。”

“娘,都说是当着矮子别说短话,你明知道我没生养过,还偏在我面前提那孩子做什么?”

王老太太被她噎得没了话,王婶继续呜咽着:“我要是真不能生养也就罢了,我就认了她们娘俩,是你儿子王平之不和我生,我有什么法子!”

“哎!只要是他这次能活过来,我老太婆就是豁出命来也得让他给你留个孩子,可听那娘俩的话,只怕是……”

苏欢引心里一惊,她把自己缩成一团紧紧靠在墙边不敢出声,怕惊扰了墙外的婆媳二人。

原来傍晚那娘俩竟是王平之在外面另娶的夫人和孩子,也难怪他这些年都不曾回来了。

王婶又嘤嘤哭了许久,才在老太太的劝说下回了家。

她心里为王婶悲凉,缓缓回了屋,再拿起针,全然没了兴致,索性放下了八彩,改拿了普通绣线去绣那石榴百子。

第二天一早,苏欢引正在厨房泡粽叶,王婶来喊门。

一眼就看到王婶红肿的双眼,只能装作不知,笑着问:“呀,王婶,这么早?”

“嗯,欢引,我是来告诉你,后天我们娘俩就得去扬州,你得赶在明晚之前把活儿都做出来。”王婶拉着她着急地说。

“怎么走得这样急?”苏欢引很是奇怪,心里猜想,昨天那母子二人必定脱不了干系。

“原是想打算过了端午走的,可老太太惦记她儿子……”王婶说得吞吞吐吐。

“王大叔是怎么了?”

“吃了老娘洗脚水,生意赔了,一股急火病得不轻,说是想见她娘一面,昨天那娘俩就是来给送信的。”王婶眼神躲躲闪闪。

虽说她男人王平之好比了陈世美,自己纵情过着热乎的小日子,把老娘丢给她伺候,她还是得尽力在外人面前维护他。

“那是得赶快去看看呢!”苏欢引心知肚明,没有多问。

送走了王婶,她麻利地把米饭蒸上,又去菜地里割了点今年的头茬韭菜洗好了切碎,打了一个鸡蛋进去做了韭菜蛋花汤,喊了大屋的来吃饭。

这些日子,爹和二娘开始和苏欢引一起吃饭,二娘看她的神情也更加温和了。

她心里明白,爹已经很久没找到东家做工了,全家的吃喝都得靠着她一针一线来担着。

她也明白,钟宝珠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一个不小心,她就会撕开了口子汹涌而出。

“欢引,我早起听到王婶来催你交活儿呢?”钟宝珠喝了口汤,笑着问。

“嗯,娘,王婶要去扬州一趟,我得赶在明儿傍晚前都做出来。”

“这样啊,那你吃完了直接去绣,这厨房的活儿我来做。”

轻轻松松的,钟宝珠这句话说出了口。

突如其来的幸福把苏欢引惊到,“那怎么行,弟弟……”

钟宝珠喝口汤,牙上沾着两小片韭菜叶,咧嘴笑了,“不打紧,他除了吃就是睡的,不是还有你爹看着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