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雪山(1 / 1)
早晨六点,天色微明,东边的雪山开始泛起一丝丝光亮,随着汽车的前进,一座座雪山往后倒退,晶莹剔透的雪山在初阳的照射下耀眼的让人移不开眼。
车里其他人还在睡梦中,早早醒来的陈烈敏慵懒地撑着车窗,一脸淡漠的盯着窗外,手里夹着一根烟,缓缓地吸着,烟雾吐出窗外,很快被风吹走。
清晨的风凉意十足,陈烈敏拢了拢身上的风衣,深吸了一口烟,纤细白皙的手指掐断了烟蒂,随手扔在垃圾袋里。
她静静地欣赏着这在大城市里所没有的的风景,满眼都是亮晶晶白花花的雪山。
感觉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放松和愉悦,好似世间的一切烦恼和忧愁都不复存在。
陈烈敏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工薪阶级家庭,现如今在北京一家知名杂志社工作,是一名资深的摄影师,也算是杂志社的当红招牌。
她曾连续五年被评为杂志社里的王牌摄影师,获得两次摄影金像奖,微博粉丝已超一千万。
不过要数最厉害的是她曾入过阿富汗,在那个动乱的国度,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一组反映战争残酷的照片,也因此获得了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新闻奖。
这组照片也是她的成名作,初出茅庐的她凭着一腔热血和干劲,奠定了她在摄影圈不可动摇的地位。
此次来到相隔北京千里之外的云南,是为了拍摄一组雪山风景和生活在雪山脚下的纳西族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人情的照片。
纳西族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底蕴的民族,俗称东巴文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中外。
“这雪山很美吧”坐在驾驶位上的老李转过身说道,老李是这次雪山之行的负责人。
本来原定的负责人不是老李,他主动要求负责这次拍摄活动,似乎是为了来这寻一个故人。
老李是陈烈敏的入门师傅,刚大学毕业时的陈烈敏犹如初生牛犊,敢闯敢拼,作品风格特立独行,因此遭来许多摄影爱好者的不看好和讥讽,摄影之路唯有孤独和相机相伴。
但谁曾想到这样一个看起来文弱的姑娘竟然如此勇敢倔强,竟主动要求一同前往阿富汗进行人道主义拍摄工作,这可吓坏了众干人等。
要知道这一般派去的都是些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们,或是身强力壮的年轻男性,这派遣女性的历史可从来没有过,大家纷纷觉得这个姑娘是想出名想魔怔了,连命都不要。
她的好闺蜜闻珊珊听闻这个消息后,极力劝阻陈烈敏放弃这个念头,甚至一度以要断绝关系为由威胁陈烈敏。
不过倔强的陈烈敏此时就犹如一支待射的弓箭,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也阻止不了她的行为。
老李也是这次人道主义拍摄活动的的参与者,他不同与其他人,他十分欣赏陈烈敏的作品风格,但却觉得她的作品美则美矣,却少了一些灵气,或许是经历和阅历不足,作品显露出些许浮躁之感。
在阿富汗的两个多星期里,老李颇为照顾这个姑娘,他给她讲解如何拍摄战后画面的技巧,向她传授他多次拍摄战争画面的经验和想法,也会和她感慨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与灾难。
陈烈敏就犹如一匹千里马,而老李就是那个赏识千里马的伯乐,最终陈烈敏凭借着一组独立拍摄的照片迅速火了起来,人人都认识了那个叫陈烈敏的年轻女性摄影师,陈烈敏此后陆陆续续拍摄了许多作品,均得到了很不错的反响。
她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摄影师成长为如今的著名摄影师,不过其中艰辛谁人可知。
如今老李也已经五十多岁了,家庭幸福美满,有个爱他的妻子和两个乖巧懂事的女儿。
但陈烈敏却不再是当年那个勇敢无畏的小姑娘,如今的她好像换了一个人,就像是一滩死水,平静无波,身上再找不到半点从前的影子。
如今的她身上穿着香奈儿最新款的驼色风衣,脚蹬一双精致皮鞋,手腕上戴着一款卡地亚白金手镯,满身都显露出精英风范,连蜷缩在拥挤的后座时都是一副优雅恣意模样,变化之大令人感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