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章 棠川(1 / 2)

加入书签

棠川位于大运河边上,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稻种植是镇上的主要产业。真正令这个小镇出名的,是那四月娇艳盛开的海棠花,小镇的名字也是因此而来。

顾家是棠川镇上有名的大户,历代经营着医馆。到了顾云这一代,家里人丁稀薄,只他一个独苗。他的爹娘去世得早,身边亲近的只有一个老管家,后来他从河边捡回了小舟,家里才多了个人陪伴。

顾家的老宅在镇子的东南角,医馆离老宅隔了几条街。早些年顾云身子尚好的时候天天去医馆里坐诊,如今身子太虚,哪怕说上几句话都要缓口气,他便将医馆交给了小舟打理,只偶尔去医馆瞧瞧。

棠川气候适宜,镇上的居民生活和乐,平时都是些小病小痛,罕见疑难杂症,他也放心手底下的人接诊。

父辈的时候世道很乱,药材运输是个麻烦,所以顾家还在邻近的镇子盘下了大面积的药田,种植一些常用的药材。到了顾云掌家的时候,天下太平,商贾来往频繁,药材的进货价低了不少,自己种植反而更加费神费力。他于是将药田租给了当地的农户,由着他们改成了农田,收些银子和新鲜的蔬菜瓜果作为租金。

过了春夏交替的日子,他的身子好了些,不会常常咳嗽嗜睡,来医馆便也勤了。

这日他正为一位夫人隔着帘子诊脉,就听得外面有人接连喊着“顾长安”,平时温和有礼的小舟则没好气地让人小点声。

顾云暗暗翘了翘嘴角,加快了问诊的速度。

长安是他的字,是他爹还没过世的时候为他取的,直白地表达出父辈对他唯一的期盼——身体安康,一世长安。爹娘去世后,没几个人会喊他长安了,大多礼貌地唤他顾大夫或者顾公子,只有从小一起长大的沈家二少一直坚持着叫他顾长安。

沈家经商,和顾家从以前开始就一直有合作往来,两家的关系很好,小辈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知根知底。沈家大少沈熠是个异类,年少考了科举从政做官,把继承家业的担子都推给了他弟沈烨。好在沈二少本人对商道颇感兴趣,这几年沈家的事业蒸蒸日上。

沈烨本人长得高大俊朗,不说话的时候倒也是翩翩公子,并不像个浑身铜臭味的商人;但一开口,就是吊儿郎当的混混口吻,时常没个正经。

旁人对待顾云,总是小心翼翼,把他当做一件易碎的瓷器。只有沈烨待他如常人,每次见面都和他讲讲出门行商的见闻,也常带些新奇玩意回来给他解闷。顾云在沈烨面前很是轻松,是以很多心底的事也会和沈烨说说。

这次沈烨刚从泉州回来,不知道又带回来些什么。

他给病人开了药方,嘱咐她出去抓药,喝了口茶,才又出声:“进来吧。”

被小舟按在外面等着的沈烨摇着把扇子走了进来,边走边喊:“小舟舟,你家少爷不见客了,剩下的时间都归我。”

“呸!”小舟气急败坏,“你有病的话正好找我家少爷治治。”

沈烨并不生气,在顾云面前坐下,顺手倒了杯茶,说道:“小舟越来越牙尖嘴利了。我这次从泉州回来,给你带了份大礼。”

“哦?沈二少的大礼真让人期待。”

沈烨收了扇子,啧啧了两声:“你这敷衍的样子。这次的礼物你肯定喜欢。我在泉州合作的那家也有个患腿疾的公子,本来也以为药石无医,结果前两年遇到了个神医,给他开了份药方,他竟慢慢痊愈了。我可是费了些力气,才从人家那弄来了药方,想着给你试试。怎么样,是不是该谢谢我?”

顾云倒是感动多于欣喜。说实话,这些年他找了不少名医看过腿,偏门的怪方也都试过了,在别人身上颇有成效的治疗方法在他这都没有用。这次沈烨带来的这个方子八成也医不好他的病。

不过顾云也没说什么丧气话,只笑着接过了。

沈烨紧接着和他说起了生意上的事。

沈家靠着棠川的海棠起家,拥有几座山头,种植着不同品种的海棠。海棠的商业价值高,果实可以加工成蜜饯,又可作药用,有驱风止痛等效果,花瓣可以作胭脂水粉的色料,海棠木则可作为家具原材料。顾云药馆的海棠都是从沈烨那进货,对他家产业算是比较熟悉。

这次沈烨和顾云说的是观景园的事情。棠川的垂丝海棠天下闻名,花期常有外乡游客慕名而来。而沈家的那几座山头水土良好,加之细心呵护,他家的海棠比其他地方的野生海棠长势更好。花开时漫山遍野,美不胜收。沈烨发现了商机,想着在其中一座山修个园子,供外来客赏花一用。

园子两年前开建,最近正好竣工。沈烨想邀顾云一同先去园内看看,让顾云提提意见,看看哪里需要改进。

顾云应允了下来,和沈烨定下了出行的日子。

两人正说着正事,外面突然又吵吵嚷嚷起来。一个穿着水红色衣裳的美貌姑娘边哭边跑进了医馆,直奔着顾云平时坐诊的厢房而来。

沈烨看见姑娘冲了进来,唰地一声打开了扇子,怪声怪气地道:“呦!这不是谢女侠吗?怎么,知道本少回来专门哭着来迎接我?”

顾云对沈烨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惹姑娘生气,转而温柔地拍着姑娘的后背,怕她哭着噎到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