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寻月·下(2 / 2)

加入书签

他抬眼,入目一片新碧浅粉,冉冉生机,眉间添了无奈自嘲,“柳绿桃红,独我白头。”

远处有宫人趁东风放纸鸢,他怔然瞧了半晌,她抬手间,纸鸢的引线已放至他掌心,他摇头,拾起庭下修剪花枝的剪刀,断了纸鸢引线,“鸢飞九天,本不该为游丝所缚。”

“无线牵引,纸鸢何以乘风遨游?虽有双翼,却不知归处,才是可悲。”

他似不闻,只默然望向手中残线,爱别离,求不得,实为人间七悲之首。

“你还未说,有何愿未遂。”

“不过无望之念。”

东风又放花千树,吹落星如雨。梨花皎皎飘拂,缀上二人衣袖,彼此皆无言,庭中只余莺啼燕转,春色袅袅。

他额上微有冷汗,面上血色渐褪,连眼前人也看不真切。霁月泪如雨下,他皱眉忍着痛楚,吃力抬手,缓缓为她拭泪,声音不稳地唤:“霁月。”

“我总想,倘若爱上你的是少年穆平洲,倘若你伴我并非只为报恩,倘若我命数未终……”他笑意几许悲凉,“可我不复年少,我爱过孟夕,又伤过你,已是如此不堪,却还妄想功成身退后,能与你……”他剧烈咳嗽起来,血迹从唇角逸出。

她俯下身,轻吻上他的唇,“霁月此身此魂,皆属穆平洲。”

他看向她,沧桑双眸中竟有星芒亮起,“若有来世,我愿爱你自始而终。”他的胸口起伏了一下,“我会去找你,记得,记得等我。”

东风微醺,梨花落满,他逝于她怀,如安睡孩童。

*千百度

天子驾崩,举国同哀。

帝崩,其榻边天蓝妖瓷又现,群臣皆惊。

汝窑昙花一现,烧制不过二十年,传世者屈指可数,珍稀异常。群臣商议,此瓷既有灵,归来伴其主,宜与帝同葬。

而帝生前所爱月牙扳指,无处可寻,不知所踪,是以皇陵之中,与帝同穴者,唯有一瓷。

是夜,一白衣女子潜入帝陵,盗走汝瓷。

霁月于雁回楼中醒来,“又是你。”

“几日前你被判为妖,当风扬灰,我救你时,你却还知道言谢。”云书淡笑,“怎么如今这样冷淡?”

“你既有通天的本事,可生死人肉白骨么?”

“可救,但不愿救。”云书坐在她身侧,神色郑重,“人自有轮回,如庭前梨花,岁岁枯荣,生生不灭。而你为妖,倘若元神寂灭,渺渺天地,便再无迹可寻了。”

“轮回又如何,”霁月眸色清冷,“尽忘前尘往事,早不是当初之人了。”

“他既已承诺寻你,便自有道理。”云书遥望窗外春色,“万物有缘,缘起则不离,然希望只存于人世,活下去,方知造化不负。”

帝陵多植松柏,唯有文帝陵前,依文帝遗愿而遍栽白梨。寒来暑往,百年春秋,坟前草色又青青,冢上白梨复盈盈,霁月倚坐墓碑之下,抬头看着皓皓花色,轻声问:“此天下,可如你所愿?”

风过,梨花簌簌,似是无声回答。

世上犹记穆平洲,唯霁月一人而已。霁月闭目睡去,梨花落满乌发,晶莹如雪。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寄人间

云书沏茶归来,提壶注水,笑道:“茶淡香浅,先生尝尝,可还喜欢?”

他掩上书卷,执盏的手隐约不稳,垂眸掩去神色,“自是浅淡方可铭心。”

云书执茶相对而坐,“先生方才看的故事,可还喜欢?”

“故事虽止于汝瓷与文帝同葬,篇末却有留白,敢问姑娘深意?”

云书笑答:“月牙扳指无存,看似是因霁月自毁身魂,实则霁月未灭。此环不存,是因穆平洲已忘。”

他闻得“霁月未灭”四字,猛然一抖,茶水溢出少许,却觉烫至心肺,忙起身长揖,“承蒙姑娘指教,就此告辞。”

云书笑问:“先生知往何处?”

他语声喑哑:“文帝陵。”

“入我雁回楼,则入迷津,出我雁回楼,则出迷津。”云书起身示意,“还请先生前门入,后门出。”

他缓缓推门,见卉木萋萋,闻仓庚喈喈。“她伴你从不为报恩,只是她本顽石,不解人间情长。”身后云书轻声叹息,“瓷器不侍二主是假的,霁月倾心穆平洲方是真的。”

文帝陵前白梨簇簇如雪,雪下依稀可辨一抹衣裙,他足下有千般急,万般重,一步一步,他看见她的面容。

又如初见,她闭眸而笑,似是有好梦贪欢,梨花覆满身,浅淡香气经年依然。

他俯身,于她额上轻柔一吻。

霁月惊醒,下意识扬手,一道天蓝弧光划出,带了十二分的杀意。弧光未至,便被另一天蓝弧光相抵,两相激荡间,落花盈盈而起,又悠悠而落。

另一天蓝弧光正是自一枚月牙扳指而出,霁月惊怔失言,缓缓抬头望向来人。

梨花摇扬间,那人的眸色明朗温柔,摩挲着月牙扳指,笑道:“霁月不灭,穆平洲亦不敢相忘。”

霁月笑容如昔明媚,眼中却有泪光点点,“穆平洲,你终于来找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