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妾身近日觉得身上有些不爽利,方才请郎中来瞧过了,说是妾托老爷、夫人的洪福,已有两个月的身孕了,特来回了夫人知道。”
胡夫人显是不曾想到,一时竟有些发怔。常卿凝见胡夫人不语,便向着郑姨娘笑道:“这是大喜之事,姨娘好生将养着,为常家再添一位哥儿姐儿的,便是大功一件。”
胡夫人回过神,亦温言道:“如此甚好,过些时候我让人送些补品去你房里,你只管好生养胎,万事都要格外小心才是。”
郑姨娘谢过了,便起身告退。胡夫人沉吟片刻,忽然想起来,叫住郑姨娘道:“是了,今日既然来了,顺路去三姑娘屋里瞧瞧她罢。”
“是,是!妾身谢夫人恩典。”
常卿澜自出生起便在胡夫人膝下教养,郑姨娘难得与女儿一见,自是大喜过望,听得胡夫人这般安排,急急地谢了恩便往常卿澜屋里去了。
胡夫人坐在榻上,却悠悠地叹了口气。
“娘,您有心事?”
“郑姨娘这胎若是个女儿倒也罢了,若是个儿子……”
常卿凝斟了盏茶递与胡夫人,宽慰道:“儿子也好,女儿也罢,终归都要叫您一声母亲的。便是将来有了出息,也是您的荣光,难不成还要封个姨娘做诰命么。”
“我倒不是为了这个。只是我嫁到常家这些年,也不曾诞下嫡子继承宗祧,老太太已经恼了我了。若是一个侍妾赶在我前头生下儿子,岂不是更要惹人笑话了。”胡夫人的语气中难掩失落。
“娘,子嗣之事原是缘分。至于笑不笑话的,更是旁人过的不如您,这才拿来说嘴图一时之快罢了,您又何必与这些人争朝夕之长短呢。依我看,只要您将儿女都接到身边好生养着,再善待于姨娘,便是庶出子女也没有不感激您的道理,定然会好好孝敬您的。何况姨娘素来恭谨,必不会叫娘为难。”
“你懂得什么,身为女子,不能诞育嗣子,终究是无用。”
胡夫人无奈地摆摆手:“罢了,不说他们了。现下最要紧的,是太子妃择选官家女子伴着江都郡主学规矩的事。我算着这东宫里两位皇孙殿下都到了相看王妃的年纪,只怕太子妃娘娘为江都郡主选伴读倒在其次,为两位皇孙选几位名门闺秀入宫待年是真。此番二丫头与你同去,你若是连她也比不过,那可真是贻笑大方,我这张脸也再没处放了。”
常卿凝悻悻应承下,胡夫人又叹道:“这些年你靠着常家的姓氏锦衣玉食,可往后的日子如何只能靠你自己去挣,常家若干年后的盛衰荣辱也有你的一份子。这一二年间旁敲侧击为你说亲的也有不少,那日老太太寿宴上又有几家夫人盼着与咱们结亲,我都不曾松口,只盼着你是个有造化的。这些话你好生记着,时时自省才是。”
常卿凝答应下来,又与胡夫人商议了几句,也就起身告辞了。
这厢郑姨娘拉着常卿澜细细地问了近来吃穿用度等事。常卿澜深知郑姨娘挂念,宽慰道:“娘您尽管放心便是,夫人和大姐姐待我都很好,我们姐妹之间一应用度并无分别。”
郑姨娘忙握了常卿澜的嘴:“姑娘不许胡说,只叫我姨娘便是。”又灰心道:“我这样的身份,只会拖累姑娘的前程,姑娘不必以我为念,只管好生用心德言容功,孝敬老爷夫人。夫人这样的出身,又是朝廷诰命,定能为你寻个好夫家。”
常卿澜见勾起郑姨娘伤心,只得慢慢地劝着。郑姨娘又说起身孕的事,常卿澜倒十分欢喜,叮嘱郑姨娘多多保重。郑姨娘与常卿澜说了一会,却也并不肯多留,便起身回去了。
次日晨起,常卿凝坐在镜前,由着丫鬟欣然为自己梳妆,心中又思衬着昨日母亲所说宫里太子妃娘娘要为江都郡主选伴读之事。
胡夫人教女极严,这几日更是亲自看着嬷嬷们教习诗书礼仪,唯恐有些不周到之处。
常卿凝身为国公府的嫡长女,自小就被教导事事以常氏一族为重,这些话她从前只觉得飘渺,昨日听了母亲的叮嘱,似乎一切都明朗起来,自己应当为郡主伴读,嫁给皇亲贵胄,像姑母一样成为常家的荣耀,开始她真正繁华锦绣的快意人生……
“姑娘,您瞧瞧今天可要戴哪支簪子?”欣然为常卿凝绾好了发髻,便轻声问道。
常卿凝回过神来,随手在妆匣中拣选。常家原是钟鸣鼎食的人家,规矩极大。每日晨起府中诸人都要向太夫人行礼问安。
太夫人信佛,又性喜清静,常卿凝如此想着,便挑了一支羊脂玉缠枝莲簪子递给了欣然,既沉静淡雅,又不失国公府嫡女的身份。
欣然望着镜中的常卿凝,嗤嗤地笑道:“这支簪子极衬姑娘的肤色,竟是跟这玉一般的晶莹通透。”
常卿凝抿了嘴嗔道:“你这丫头,惯会胡说八道哄我开心。”二人整理妥当,便向太夫人的荣寿堂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