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2)
太夫人一面与众人闲话,一面唤了常刚抱在怀中逗弄,现下常家孙辈只这一个男丁,又是嫡出,太夫人自是疼爱非常。
众人说笑了一回,见时辰差不多,也不敢过分扰了太夫人的清安,当下便起身告退,各自散去了。
常卿凝刚出了院子,太夫人身边的刘妈妈便从后面赶上,只向着常卿凝福一福,也不言语。常卿凝会意,复又随着刘妈妈折回了荣寿堂。
太夫人已进了内室,刘妈妈引着常卿凝到了东暖阁的楠木插屏前,轻声道:“老夫人想是在礼佛,姑娘进去略等一等便是。”
常卿凝知道太夫人的规矩,每日晨起受了晚辈请安,待用过了早饭便要焚香礼佛,诚意祝祷。
常卿凝轻声答应了,进了套间暖阁里,只见佛龛上供着一尊牙雕观音像,老夫人跪在佛龛前,正诵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常卿凝便轻轻地走到太夫人身后,在蒲团上跪下,双手合十,伴着老夫人诵经。
大约过了半炷香的工夫,老夫人数遍了一百零八颗佛珠,常卿凝便上前扶起老夫人到罗汉床上坐下,双手捧过一盏茶,恭敬道:“老祖宗诵经这许久,喝杯茶润润嗓子罢。”
老夫人接过茶盏,示意常卿凝坐下,和蔼道:“宫里头要选些官宦人家的女孩子与江都郡主一同学规矩的事,你娘想是已经告诉你了罢?”
常卿凝点点头,回道:“是,听说过些日子,太子妃娘娘要召各家姑娘们进宫亲自挑选呢。”
“不错,如今已是十月末,我想着太子妃的意思多半是年前便将入宫的人选定下来,这样算来腊月里便该召你们觐见。这两个月你便好生准备着,若是果真有福气得太子妃娘娘亲自教导,入了宫中贵人主子们的眼,将来定然是不可限量的。即便不然,你能在宫中学几年规矩,那也照比别家的姑娘尊贵许多。”
“老祖宗所言极是。”
太夫人呷一口茶,接着道:“此番沅丫头与你一同进宫,你们姐妹二人也好互相照应。虽说她也是个好的,到底在出身上头吃些亏。凝丫头,你是常家的嫡长女。你嫁的好,你的妹妹们便可有更好的归宿,你的父叔兄弟在仕途上便可多些助益,唯其如此,常家才能代代绵延,立于不败之地。”
常卿凝见太夫人如此吩咐,郑重道:“老祖宗放心,孙儿记下了,定然全力为家族筹谋,为老祖宗和父亲分忧。”
太夫人满意地点头:“你这孩子识大体、顾大局,我自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只是郡主生来尊贵,不必事事亲力亲为,她要学习的定然与你们姐妹几个有所不同。依我看,太子妃娘娘为郡主择选伴读,最要紧的一是品性端方,二是见识广博,至于琴棋书画、女红茶道这些技艺倒在其次,你心中可要有个计较才好。
我已叫人留意,有一位陈嬷嬷是先皇后身边的女官,最是熟知宫中礼节,如今年纪大了回乡养老,我将她请来为你们姐妹提点一二,想来就在这几日便可到府上。”太夫人又细细叮嘱一番,这才让刘妈妈送常卿凝出去。
刘妈妈是太夫人身边积年的老人,在常家侍奉多年,如今也有些年纪了,很得常家上下敬重。常卿凝便同刘妈妈一路闲话道:“妈妈这一向身体可好?”
刘妈妈笑道:“劳大姑娘惦记着,老奴如今身子还算康健,只是人老了,有时候难免眠浅,倒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妈妈这些年替老祖宗劳心劳力,着实是辛苦。这些日子我瞧着老祖宗气色极好,妈妈用心伺候,实在是功不可没。”
刘妈妈听了,自然是欢喜,却道:“大姑娘抬举了,这都是老奴的本分。说到底,还是老祖宗自个儿菩萨心肠,广结善缘,这才能够求得福报,儿孙满堂。”
说话间便到了荣寿堂的垂花门前,门口侍立的一众丫鬟婆子纷纷行礼如仪。
荣寿堂中侍奉的下人虽多,却静的一丝声响也不闻。谁又曾想,三世同堂、子孙绕膝承欢也不过是一转眼的事情。常卿凝辞了刘妈妈,便带着欣然回东跨院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