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2 / 2)

加入书签

筵宴过后,大家各自散去。常卿凝便去陈氏的房里亲自道别,二人寒暄一番。

常卿凝道:“姑姑这些日子悉心教导,实在辛苦,我们姐妹三人亦感激不尽。听姑姑说令郎如今是城门侍卫,为人忠厚勤恳。卿凝向家父讨得一封荐书,上有家父印鉴,令郎可交与指挥使,想来指挥使定然能够选贤举能。”说着便将举荐书递与陈氏。

陈氏闻言先是一怔,旋即接过荐书,千恩万谢道:“老身不过在府上白住了几日,哪里值得姑娘如此大恩,却叫老身如何报答才好。”

常卿凝笑道:“姑姑过谦了,我们姐妹愚钝,全赖姑姑指点,才不致日后进宫贻笑大方。”

陈氏吁了口气道:“大姑娘,老身说句倚老卖老的话,老身在宫中当差数十年,贵人主子们也见过许多,如今见了姑娘的行事做派,便觉得是个有造化的。这些年老身冷眼瞧着,帝后伉俪情深,圣上对嫡子更是看重,何况太子殿下文韬武略,与圣上同心同德。

皇后娘娘仙去之后,皇上亦不复立后。宫中现由郭宁妃掌六宫事,宁妃出身功臣良将之家,其子鲁王殿下却沉溺焚香炼丹之事,圣上颇为不喜。

至于东宫之中,太子妃生于书香门第,为人娴静端庄,但江都郡主性子活泼,平日里喜爱骑马,太子和太子妃又极为宠爱郡主,所以事事由着郡主的性子。姑娘他日入宫,老身能帮衬的也只有这些了,万事还需姑娘自己小心。”

常卿凝略一沉吟,诚恳道:“多谢姑姑提点,卿凝记下了。”

陈氏点了点头,半晌方道:“老身一点愚见,大姑娘虽是个有造化的,但宫中规矩大,终非久留之地。须知时势比人强,老身唯愿姑娘一生平安顺遂。”

陈氏轻叹一声,笑道:“夜深了,姑娘不日就要进宫参选,早些休息才是。”常卿凝便辞了陈姑姑,回屋子里去了。

这些日子常太夫人并胡、吴二位夫人都细细地叮嘱了常卿凝与常卿沅姐妹二人,又挑了府上几位得力的婆子跟着,十一月十五日一早便叫人套了马车,送二位姑娘进宫。

一行人行至东安门外,早有内官在门前迎候,常氏姐妹二人方才下了车,远远的又瞧见另一队车马过来,缓缓停在宫门前,一位姑娘搀着丫鬟的手从车上下来,待细看时却是徐蕴熙。

常卿凝带着常卿沅上前见礼,三人宫中相见,倒也十分欢喜。徐蕴熙又打量了常卿沅一番,旋即收起眼中的几分诧异,莞尔道:“二妹妹也来了。”

不多时,东安门外已是人头攒动,内官命各家姑娘们排成两队,待时辰一到,便自东安门入皇城。

一路上众人皆屏息静气,只管随着内监行走,亦无人敢东张西望。大约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春和宫的垂花门前。

春和宫是太子寝宫,因今日参选的官家女子俱是十几岁的年纪,无品无级,不可以外命妇的仪制觐见,太子妃便命内官将姑娘们带至春和宫正殿,以备选看。

众人由内官引着,在殿中整齐站好。只听得门外接连唱道:“宁妃娘娘到!贤妃娘娘到!太子妃娘娘到!江都郡主到!”,备选的诸位女子闻言,一齐跪下行礼,口称万安。

待几位贵人坐定,郭宁妃身穿华服居于正中,目光逐一扫过阶下跪着的官家女子,庄重道:“平身。”又扬一扬下巴,示意内官开始殿选。便听得有内官尖细的声音一一喊道:

“魏国公徐辉祖之女徐蕴熙。”

“开国公常升之女常卿凝。”

“武定侯郭英孙女郭晴岚。”

“信国公汤和孙女汤玉妍。”

……

众位姑娘听得内监唱到自己的名字,便依序上前,拜见几位娘娘和郡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