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2 / 2)

加入书签

正旦之日,开国公府中新换了门神、桃符。府中诸人不过五更便起身,至荣寿堂向太夫人行礼贺岁,命人焚香放过纸炮后,再一同用饭。

祖宗规矩,正旦这日晨起要吃扁食,那扁食里包上些银钱,吃到银钱的人预示着新年吉祥如意。寻常人家不过包两三个带银钱的扁食,常太夫人为着讨个吉利,命人将小半的扁食里都包上银钱,因而不多时众人面前便都摆着几枚银钱。

自古以来,正旦之日百官朝贺天子,内外命妇朝贺皇后。自先皇后薨逝,每逢冬至、正旦,命妇便改为向太子妃行贺礼。待早早的用了饭,常太夫人与胡、吴二位夫人俱按品大妆,着冠服霞帔,头戴翠云冠。众人都收拾妥当,开国公府便抬出五乘大轿,送老爷夫人们进宫朝贺,坊间之人瞧见皆啧啧称羡。

行至宫门前,常升、常森兄弟二人自去前朝向皇上、太子朝贺,胡氏与吴氏便随太夫人去柔仪殿拜见太子妃。

圣上定下规矩,诸王妃,公侯伯夫人,文官四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命妇及未受封正妻,各具服赴柔仪殿行贺礼,故而此时柔仪殿中的诰命按着阶品东西两面而站,乌泱泱立满了宫殿。

吉时一到,太子妃伴着仪仗女乐入座,内外命妇便随乐声参拜。待乐止之时,立于班首的二皇子妃率众进贺笺,有内官接过贺笺,宣读笺目、笺文:“班首秦王妃妾王氏等,盘遇正旦,履端之节,特向太子妃拜贺。”

宣读笺文既毕,众人随乐四拜,跪听内官宣太子妃旨意,曰:“履端之庆,与大家同喜同贺。”又命人赏下“百事大吉盒儿”,是以柿饼、荔枝、圆眼、栗子、熟枣等制成,为讨口彩。众命妇等再俯身四拜,恭送太子妃回宫,方算是礼成。

各位命妇便依序退出殿外。几位王妃原本走在前面,七皇子齐王朱榑的王妃却有意落后几步,候着常太夫人一行,太夫人并胡、吴二位夫人忙上前见礼。齐王妃是吴夫人一母同胞的亲姐姐,此时便和蔼道:“夫人不必客气,我与妹妹许久不见,来瞧瞧她罢了。”说罢便拉着吴夫人的手。

太夫人识趣道:“王妃姐妹只管叙话,老身等先行一步,去宫门外候着便是。”

齐王妃满意地点点头,又道:“此番齐王殿下北伐得胜归来,父皇留殿下在京多住些时日再归藩,只怕要时常向太夫人借了我妹妹出来,陪我说说话了。还望太夫人不要恼我才好 。”

吴夫人闻言不禁感激地望着齐王妃。虽说吴夫人在常家不曾受过什么委屈,但齐王妃这话却是在替吴夫人撑腰了。齐王如今有军功在身得皇上器重,自己又极为看重这个妹妹,往后若有人要为难吴夫人也该好好思量一二。

“王妃姐妹情深乃是人之伦常,老身岂敢有不应之理。”太夫人恭敬答道,便与胡夫人先出宫去了。

常府诸人朝贺回来,在国公府门前下轿。常卿凝便领着常卿沅、常卿澜、常刚并郑姨娘在门内迎候,众人再入宗祠祭拜列祖列宗。

郑姨娘身为妾侍,原不应入宗祠祭拜,此番为着她身怀有孕的缘故,方许她替腹中子嗣求得祖宗庇佑。

祠堂之中,呜鼓三通,击磬三十六声。通、引赞俱谐香案前,三揖四拜,分班序立。通曰:“执事者各司其事,与祭者序立,助祭者就位,主祭者就位!”

众人左昭右穆立定,常升主祭,常森陪祭。便有礼生一人诣香案前,歌曰:“祭祀宗祖,务在孝敬。恭伸报本之诚,恪遵追远之意。其或行礼不恭,离席自便,与夫欠申跛踦,哕噫唾咦,一切失容之事,俱系不孝不敬!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否则,家规有罚。谕众咸知”!

通者曰:“痤毛血,往中道而行!”执事者各盥洗,常升与常森同诣寝堂迎神。

引者曰:“诣寝堂,拜”!

自常太夫人以下,皆拈香下拜,三拜而兴,而后致告词、祝文。礼生曰:“孝玄孙等,今以元月初一,追终报本,务宜尽诚兹者,谨以粢牲庶馐之仪,有事于高曾祖考妣,只荐岁事,尊灵出居尸位。凡我宗亲,咸兹合食,恭伸奠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