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闻归 大喜过望(2 / 2)
他看了看那只被拴住了腿的鹦鹉,此时它正低头吃着食,“朕何尝不是被缚住手脚囚于宫内的大魏宠物,一鸣一叫都是为了为这大魏。”
刘止这日当值兵部,只见兵部侍郎年松今日心情甚不佳,短短一个上午已经骂了好几个主簿和主事,他只能更认真更细致防止出错,以防自己被无名火波及。
午间休憩之时,他正在书架角落翻阅前几日看的兵书,却听得那几位被骂的主事主簿们聚在藏书室里一起吐槽。
“年大人这真是殃及池鱼。”
“是啊,他见不得那萧大将军大胜归来,也犯不着跟咋们发脾气啊。”
“唉,只能怪咋们确实疏忽了些,刘大人不就没被骂,所以我看还是好好谨慎为事吧。”
“刘大人跟咱们这些人能一样吗,就是刘大人做错了事,年大人也没那个胆子责备,也不看看人家背后有谁,那几位都是年大人能惹得起的吗?要我说,要怪只能怪咱们人微言轻。”
说完几人便慢慢散去了。
从听到萧将军得胜归来这几字开始,后面这些人说什么刘止已经听得不太清了。他只觉得自己眼前的字都像是跳起了舞,竟让他一个字也看不进脑海里。
他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闭上眼深呼吸了几次,才将书悄悄合上置于架上,接着蹲了下来,摸了摸自己的胸口,这里刚刚心跳得太快了些,让他有些站不稳。
“他要回来了吗?前几日才得知了得胜,这是要归京了吗?这么快,还以为要处理战俘还得过些时日,怎么也得年后才能到……”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出征那天清晨阳光下沈善在城楼下朝他展出的笑容。
整个下午刘止都浑浑噩噩的,竟是出了不少错误。年松本就在气头上,实在看不过去,便也冲他发了通火气。
等待看笑话的众人都悄悄朝着他看来,但令人惊掉下巴的是,这平日里不苟言笑、生人勿近的刘景云今日挨了骂之后竟还破天荒地笑了出来,真是差点气死年松,等待看戏的众人也着实被吓到了。
终于感觉到无数惊呆的目光和对面被气得吹胡子的年松,刘止回神过来又立马恢复了平日里的冷面。
但张嘴再次让众人惊呆,“侍郎大人,您是兵部的主心骨,请勿动怒。微臣这就修改好这几处。”
这友好得几乎让人怀疑自己耳朵听错的语气,如果没记错,这是这位十五岁就高中状元的少年天才自任兵部任主事后说得字最多的一句话。
当即,卢主簿吓得手中的墨汁都撒在了刚刚抄好的文书上,回过神来又被年松痛骂了一顿,他感觉自己今日是出门撞了衰神。
被吓坏的当然不止他一人,大家都感觉今日这年、刘二人皆如同中了邪般,让他们倍感煎熬。
晚上回到刘宅,刘杰竟是主动来了正房用晚餐,胡氏忙前忙后吩咐后厨多准备了几道刘杰平日里爱吃的菜。刘止因为沈善即将归京也心情愉悦,连着对刘杰的态度也好了许多,甚至还主动为刘杰盛了汤。
刘杰自然也十分开心,便想着找些话题来暖暖场,又想起此子对沈家之事颇有些在意,便道“景云可有听说萧洲大将军即将归京之事?”
果然,刘止马上转眼看向了刘杰,“今日刚得知。”
“嗯,那你可知,沈将军之子沈善小公子,现在应该说是小沈将军,真如他父亲一般也是个少年英杰,在本次突厥之战中立了大功。”
“当真?”这话一出口,刘止才意识到自己的热情与急切,便低下头喝了口汤,继续道“这我不知。”
刘杰倒是头一回见到这个对万事冷淡的儿子对一个人如此在意,只道是当初作为太子侍读时共同相处过有些情谊,倒也觉得不是坏事。他太孤僻了,有个朋友是好事,便也未觉出有何不寻常。
继续说道“他带兵深入突厥老巢破坏了对方的大炮,改造了之前的大炮,传闻最后决战时分还是他同朱玄之子联手将突厥亲兵的神箭手射杀,小小年纪已有如此胆识与才华,前途不可限量啊!”
刘止越听越觉得心里浮起了一种想要立马见到沈善的急切,又有一种觉得自己仿佛永远追不上他脚步的不甘,还有一种怕他会忘记他的担忧以及得知沈善已经在边关与朱闻枝并肩作战的堵心之感。
这么想着,只觉得吃进嘴里的饭菜在不停变幻着味道,一会儿好吃一会儿无味一会儿难吃。
于是他索性放了碗,喝了几口汤,竟觉得那汤也变得酸酸的。
几番下来,他只好放下碗筷,道“父亲母亲慢用,孩儿回房看书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