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1 / 2)
阿玉拿着请柬,走到纪堂面前,道,“阿玉还要烦请公子帮忙解惑。”
纪堂笑道,“怎么?夫人看到请柬,便既不累也不困了?忙了一天,我却觉得腹中饥饿难忍。这样,我先同夫人先一道回房把衣服换掉,待食过晚饭,稍晚些再处理这些事情也不迟。”
回宫时已是下午,再晚一些便是晚饭时间。阿玉原本并未觉得什么,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忽然也觉得饥肠辘辘。
两人遂一同回了后院,等到换过衣装,清理好了仪容,两人新婚之后头一回在一处共进晚餐。
纪堂在华阳宫单人独居,衣食出行全部都是独立的,厨房备饭亦是如此。
阿玉另外发现,直到现在她都从未见过他身边有任何内侍相随。整处华阳宫虽大,但上上下下服侍之人并不多,侍婢一个也无,内侍也是寥寥,跟在纪堂身边的更多都是玄甲卫中人。
想必相比被人服侍,他个人更喜欢凡事其力亲为。
晚饭时也是如此,只见几名内侍上好了饭菜便一个个行礼退守到门外。纪堂身边仍旧是一个内侍也没留,阿玉见她自己这边,阿湘还同一群仆妇在旁边站着,忙悄悄给她使了个眼色,让她带着这些楚国侍婢也退到门外。
结果吃饭时,阿玉不可思议地发现,偌大的室内竟然真的只有他们两个人。
纪堂对此倒是一副已经习惯的样子,他毫无所觉,在案几边跪坐的姿势挺拔,安安静静地专心吃饭。
阿玉本来已经坐在他身边了,打量周围见没有一个侍婢在旁,便也不敢坐下。饭菜就在眼前,可她还是站起身,想为他盛饭填汤。
她刚半蹲起来,便被纪堂一把拦下,道,“夫人不好好吃饭,起身做什么?”
接着,他意有所指的说,“在我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拘束,夫人累了一天,坐下吃饭便是。”
他说话时的态度随和,看起来是真的全无计较。阿玉遂放下心来,也坐在了案几的一旁,默默吃饭。
晚餐是标准的秦人菜肴,肉与菜的烹制都带着浓郁的秦地风味。阿玉这些天来每日都食用秦地的菜肴,倒也慢慢开始习惯这种重滋味的口感。
吃了菜,再喝汤,阿玉掀起自己的汤碗,竟发现里面盛了一份楚人独有的鱼丸汤。
她看着这一小碗圆圆白白的鱼圆,面露惊喜之色,忙用调羹舀起一枚鱼圆,吹了吹便放进了嘴里,更让她惊喜的是,这鱼圆竟是最正宗的楚国式做法。
阿玉欣喜地看着纪堂,略一低头,见他面前的汤碗里盛得却并非鱼圆汤,登时便知,这恐怕是他为了照顾自己,特意命下人做得。她感激道,“大公子,阿玉真的好感谢您。”
纪堂见她面带欣喜,也微微地笑了一下,戏谑得看着她道,“堂竟不知夫人如此容易便可讨好,原来想要收买夫人的心,只要一碗汤即可。”
阿玉听了,面上一红,可她还是郑重道,“当然不是,是因为...是因为大公子从一开始就待阿玉甚好,处处照顾阿玉的感受。阿玉心中感念您的恩情,这又哪里是收买呢。”
纪堂听了她的话,尤其“恩情”二字,顿时觉得刺耳又可笑。他淡声道,“夫人不必如此。人与人之间,既然有幸相逢,那么互相照顾便是理所当然,何况你我夫妻,更是理当如此。”
阿玉本来还以为,两人既然已经做成了夫妻,今日见他对她又这般体贴,而且说话也不再是“孤”啊“孤”啊的,应该是开始慢慢喜欢上她了吧?
所以她刚刚忍住羞怯,想要同他隐晦地拉近关系,没想到他的回话听起来却不咸不淡,还是如同老样子一般,算不上亲近,也算不上疏远。
阿玉心里有点失落,她低下头,舀了舀碗中的鱼圆,觉得即便味道再好的菜肴,此时尝起来也是索然无味。
她刚要放下手中的调羹,忽然听到纪堂道,“夫人快把汤喝完吧,一会儿凉了,便不好喝了。”
饭后,纪堂便自行回了书房。阿玉歇了歇,暗自给自己打气,告诫自己想要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在一时。况且她心里始终挂念着蔡夫人请柬一事,犹豫了片刻,也跟着去了他的书房。
纪堂的书房位于华阳宫东院,院落极大,位置也好,很容易便能找到。阿玉来到他的书房外,敲敲门,听到书房里那人的应答声,便进了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