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2)
若说近来咸阳城里最为津津乐道之事,就数集市里那家义渠商铺的白狐裘展览。他们打出的噱头太过响亮,吸引的来客不止有诸如王伯姬和蔡侥这样的显贵,更有无数平民百姓。大家都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都想来一睹这所谓能与孟尝君独一无二的白狐裘相媲美的珍奇。那义渠商铺见展览的效应如此之好,把原定为七日的展览又再多延期了十日。
铺子里的人群每日络绎不绝,这无疑给韩潜盯梢的工作大大增加了难度。他派了下属扮成百姓模样,每日在集市各处闲逛,还不时进铺子里打探消息。白狐裘展览了十七天,他们就一连盯了十七天,可惜,连个克都的影子都没瞧见。这个人,就像是融入人海中的一滴水一般,消失地彻彻底底。甚至最后,韩潜都不得不怀疑,夫人那日许是真的眼花看错了。
得知韩潜他们的搜索行动一无所获,阿玉这才放下心来。这段日子,她征得了郑媪的认同,每天从早到晚,就在宫中系统地教授阿莹声乐。
因为得知了郑夫人的经历,阿玉又试着教了阿莹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这下尝试的结果让她很是惊喜。阿莹在歌舞方面继承了郑夫人的天赋,学习的速度极快,而且她对楚国的浪漫传说很感兴趣。每学一首新歌,每跳一支新舞,阿莹最期待的两件事,一件就是换上楚国仆妇们为她新制的舞裙,另一件就是听阿玉给她讲述那些歌舞背后的故事。
为了更好的进行练习,阿玉命人把后院的一处偏殿搬空。偌大的房间里,只在门口放了个衣架,又在墙边放了数支照明用的灯柱。
这天吃过晚饭,她和阿莹都穿着最新的舞裙,两人在偏殿里做晚间的练习。
今天要学得是楚国的一段巫舞,是取自《山鬼》里的一部分选段。
阿玉先将要学得歌词给阿莹读了一遍,阿莹坐在地上一边听,一边问道,“阿玉姐姐,这个歌词有点难懂,你可以给阿莹解释一下吗?”
阿玉微笑道,“我们要学得这段,是讲一位住在山里的女神。嗯...阿莹可以叫她山鬼娘娘。这一段说得是,她身上披着薜荔,腰间扎着女萝。她巧笑倩兮,姿态婀娜。她乘着赤豹,身后跟着文狸。她的车是辛夷木做得,桂花做成她车上挂着的彩旗。她身上还披石兰,腰间束着一把杜衡。她折枝鲜花赠予公子,聊表一片相思之情。”
阿莹听了,脸上露出神往之色,道,“山鬼娘娘有那么美呀!”她说着,站起身,转了个圈,朝阿玉笑道,“难怪阿湘她们这次准备地衣服又轻又薄,还绣了这么多不一样的花花草草。”
阿莹又道,“阿玉姐姐,是不是阿莹学了这个就可以变成山鬼娘娘了?”
阿玉问道,“阿莹很喜欢她吗?”阿莹点点头,学大人的样子假装叹息道,“那是当然了,做神仙多好,阿莹每天都有漂亮衣服穿,还有漂亮车子坐~”
阿玉道,“其实神仙也有神仙的烦恼啊。”见阿莹流露出不解的神情,阿玉低声道,“其实这首歌还有后面的部分,山鬼娘娘其实一直孤身一人在山里住着。”
阿莹奇道,“她只有自己一个人吗?”阿玉道,“是啊,她在山里等着一个人,那人正是她的公子,可是她等了很久很久,等到了雷声滚滚、雨势滂沱,又等到了猿鸣啾啾、夜幕沉沉,最后等到了风吹飕飕、落叶萧萧...”
阿莹听到这里,小脸纠结,问道,“阿玉姐姐,你还是告诉我后来吧,山鬼娘娘最后等到公子了吗?”
阿玉看着阿莹期待的眼神,最后还是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阿莹的肩膀一下就耷拉了下来,她丧气道,“怎么这样?山鬼娘娘这么美,又一直在等公子,可是他为什么不回来?”
阿玉叹息道,“所以说,做神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呀,若是永生都等不来自己所爱的那个人,活得越长久不是越痛苦吗?”
阿莹听了,忽地两眼发直,不言不语。阿玉怕她被言语所迷,引发癔症,忙起了身,笑道,“今天是头一回学这个,我先把整首歌舞给阿莹表演一下,好吗?”
阿莹这才回过神来,“啊?”
阿玉见她醒过神来,松了口气,又柔声重复了一遍。阿莹连连点头,道,“好!阿莹想看!”
楚人的巫舞都是曲舞掺杂。姬成不在,她们没有配乐。
倒是雁将军,不知什么情况,一直在院子里嘎嘎地叫,它的叫声还挺有节奏,阿玉就拿它的叫声做节拍,自己先唱一段,接着再跳一段。
比起唱歌,阿玉显然更擅长跳舞。她蜂腰猿背、肢体纤长,足尖一点地,轻轻盈盈地就旋出了一个个圈。她身上的舞裙和阿莹的一般,同是楚人的大摆大袖,款式轻薄。
当她把袖子甩在空中时,似仙非仙,整个人都似乎要飘荡在空中,仿佛此刻她便是那位山中女神。而且随着歌词越来越悲伤,阿玉的姿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她的动作时而缠绵,像是在传达对公子的相思;她的动作时而决绝,又像是在怨愤公子为何不能出现。她的舞姿处处含情,一曲下来,只把边上的阿莹看得泪水涟涟。
阿莹有癔症,加之心地单纯,更容易受到不同情感的打动,等阿玉停下来,她已经揉上了眼睛,音着哭腔道,“阿玉姐姐,你说公子为什么不来见山鬼娘娘呢?阿莹好希望山鬼娘娘能等到公子回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