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2 / 2)
凌风逸从没见过她这幅模样,不知道她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一脸懵:“昭阳姐姐你怎么了?脸好红,你喝酒了?”
“没有啊······”
这都什么跟什么,凌华阳只觉浑身不自在,脚下的石砖像是铺满针毯,扎的脚底生疼,走也不是不走也不行。不过傻弟弟好像并没有看出来,凌华阳不慌不忙的拍了拍衣袖上粘上的城墙上的灰道正色道:“没什么,日头太毒了,晒的。”
凌风逸仍是不解,天气这么好,日头也温暖的照着,什么时候得罪了公主殿下了,被说成毒日头?
“不是,天气尚好,我觉得不毒啊?”
昭阳公主仗着公主威仪:“我说毒就毒,快走了,要是被皇帝哥哥知道了,咱两都要罚抄宫规!”
“我不要抄宫规!”
······
程长靖父子走后,李宗林跟着队伍一直送到城外,简直可以唱一曲别离之歌为他们践行。
李鸿安道:“走吧,他们走远了。”
李宗林揣着空荡的心口,仿佛被人抽走了魂魄,他一直不知这是怎么了,只知道最后叮嘱道:“到了关外别忘了写书信。”
离别总是能煽动人的情绪,程长靖道:“嗯知道,一个人在京城好好照顾自己,等我们回来。”
送走程长靖他们,李宗林跟着李鸿安回到驿站,这个时候驿站里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官员。在还在这里逗留的就只有他们了。
李鸿安吩咐仆人道:“小谢子,收拾收拾行礼,陛下已登基,逐渐掌握朝政,没我们什么事,我们也该回光州了。”“宗林,你在洛京好生待着,到了国子监里做学问要是有什么不懂得虚心向大儒们请教,皇家学院的大儒们学识渊博,学问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等他将长长的教诲说完,李宗林拿出那日在街上买的小玩意递给小谢子,让他装好带回去,道:“是,爹我知道了,您回去帮我向母亲问声好。”
“嗯。”
送走了程长靖,亲爹又回家了,李宗林这才收拾了自己去国子监报道。
偌大的国子监不愧是皇家学院,光地方就占了不下千亩。学院坐北朝南四周是用砖瓦砌起的围墙,四面八方都留有院门,南面正门高大宽敞的门牌匾上《国子监》三个字简洁独立,不骄不躁,反而引人注目。
进入学院李宗林向教化先生说明来意后,先生早就明了:“原来是李家公子,可有圣谕?”
李宗林拿出圣谕递给先生“先生请看。”
先生看完道:“公子请随我来。”
“有劳先生了。”
说着便领着李宗林环四处看了一遍,熟悉学院环境。
国子监很大,有很多不同的书院,每一座阁楼相互挨着,不同阶段的学子在不同的书院读书。
每一间书院门前都雕刻着警句,院内挂着圣贤名言,诗词歌赋及画像,还有供学生自行作诗写作的“诗社院”。
在“诗社院”旁边就是“藏书阁”,藏书阁也是整个国子监最大的书院,里面藏有历代文人佳作,医学典籍,兵法奇书,数不胜数,只要你肯学,应有尽有。
学院里的学生相互揶揄一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藏书阁里的书正印证了这两句,想要追求高耸入云如山峰顶的学问,唯一的路径就是勤加努力,只有以苦作舟才能在枯燥的学问海洋里畅游,找到读书的乐趣。
这几个字便被写成对联挂在藏书阁的墙壁上,时刻警醒着学子们。
“前面的‘翰林书院’就是大儒们呆的地方,学生如果遇到什么不懂得也可以来这里向先生们请教。”
李宗林了然道:“多谢先生指点。”
接着先生又将李宗林带到东北方向一间名为“溯源堂”的房舍,这里就是大儒们教学的地方“这里便是李公子读书的地方,里面那位先生是我院的大儒宋先生,公子稍等,待先生教完这一节我便将你引荐与他。”
“无妨,劳烦先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