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入学(2 / 2)

加入书签

听闻程长靖像是小孩子得到一颗糖欣喜的答应,以为他爹要给他安排什么大事,屁颠的跟着他爹来到将士们的营帐。将士们见到程应州纷纷行军礼,程应州道:“诸位将士辛苦了,只是战事告急,这批物质必须尽快送往关外,耽误不得。关外距此地虽不远,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加强戒备,看好物资。”

“是,将军。”

“······”

军用物资最容易遭到敌军围截,程应州不得不小心谨慎,安排大量士兵看守。

接着他们来到装满物资的马车旁,程应州打开一车查看,里面装的是给将士过冬用的棉衣,棉被,数量不少,关外的气温不到八月便天寒地冻,京城里的官员也还不傻,御寒的东西准备的倒是齐全,只是这些东西看上去稍显轻薄,不是那么厚实。

程应州用手摸了摸棉衣,用手一抓轻薄无感,仿佛拿在手里的不是厚实温暖的棉花,反而像布料一样。接着又命人打开其他马车上的衣物,同样单薄。

程应州皱了皱眉,神情严肃甚至有些发怒,程长靖看他爹异样又去看了看那些衣物,顿时明白过来,一脸震惊不敢置信:“爹,这些衣物怎么会······莫说是寒冬腊月,就是立了春的天穿上它们也不见得保暖,这场仗还不定什么大完,况且关外比中原的寒冬要冷的多······这些是谁做的?拿将士们的钱还拿将士们的命开玩笑吗?”

为官多年程应州怎么会不知道这里边猫腻,只是那些人太肆无忌惮了,居然打军费的主意,偷工减料,以为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出发时刚立夏中原的天气不算太热,半个月过去了中原正值仲夏炎热,而这边似乎略过夏天直接入了秋。白昼热夜晚凉,再过个半月恐怕白天就要转凉,到那时战事若是能打完便再好不过,只是现在程应州对关外的情况一概不知,很难判断。

再气愤也没有什么办法,离京时凌再平赐他先帝讨伐暴君时所用的佩剑承光,一定要他协助沈韬打赢这场战争,必要时可直接下达军令,如有不服从军令的可自行处置。所以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耽误,必须赶到关外。

程应州愤恨道:“这些人真是贪得无厌,先回营帐待我将此事写封密函派人送往洛京,直接交给陛下。”

“是,父亲。”

回到主将营帐董大辉与程天宇已经吩咐完毕,回来复命。

程应州本来就不怒自威,经过刚才的事眉心拧成一团褶皱,表情更加骇人。程天宇他们不明所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让将军这么生气,便以为是程长靖惹到他爹了,暗暗朝程长靖递了个眼神过去:这是怎么回事?你又闯了什么祸惹的将军生这么大的气?

程长靖实在冤枉,张口以口型道:“不是我,出事了······”

董大辉疑惑道:“将军,出什么事了?”

程应州道:“朝中的那些官员如此贪婪,竟敢贪污军饷,做出劣质衣物,这让严寒之地的将士如何御寒?亏得将士拼命守住边关,不让贼人入关作乱,保得中原太平,他们简直为枉为人!”

“······”

朝中官员贪污军饷?

董大辉与程天宇不敢置信,惊疑的望着程长靖确认将军说的。

程长靖点头道:“是的,朝廷募集的物资数量是不少,只不过我和爹查看了一些御寒的衣物,发现那些衣物劣质,单薄,根本起不了保暖御寒的作用。而且,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的都还没看过,不知道会不会也向这样。”

“那将军打算怎么办?这事总得上报朝廷,不然让将士们怎么办?”董大辉道,说的是朝廷,其实是直接上报给凌再平,这样才有可能将朝中贪赃枉法的官员正法。

程应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回营帐的路上便思索信该如何写,如何向陛下检举此事,随后叹了口气道:“此事当然不能就这么算了,不过还需再查证,董都尉你随我一道再去看看粮草是否参杂陈年糟糠。”

“是,将军。”

董大辉命手下的士兵将马车里的粮草一件件打开查看。无独有偶,结果和衣物相同,好坏参杂,这些东西你要是说他不能用不能吃,但是饿了用它也是可以充饥,冷了也能穿到身上,只是不算精良,让人无话可说。

打仗劳民伤财,但也是唯利是图的人捞财的最快途径,为了军饷,有些人真是煞费苦心了,亏得想出来这种办法藏污,简直属藕的,聪明劲不得不让人佩服!

······

“天宇帮我磨墨拿纸笔来,我这就写奏章禀明陛下。”

程应州一共写了两份,一份是公事公办的奏章,表明他即将到达西陉关。另一份是一封密函,内容主要讲述军用物资被人从中做过手脚,中饱私囊,进了私人口袋,使得物资出现纰漏,还请陛下严查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