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1 章(1 / 2)

加入书签

“那当然是...”

那当然是她亲身体验过了。

其实每逢中秋发下来的糕点都是主子们吃宴时剩下的,尤其是陆臻房中的,几乎就没动过,还是原样送回来,供给主子吃的点心,那是样样精细,食料贵重,一份糕点放在外头,都不止这一钱的价格,不过再好的点心也不可能下次再送到主子那里去,所以干脆折中出了个法子,自愿的可以少领一钱银子,拿一份糕点,反正府上奴役连出都出不去,攒了钱也没什么花销,能拿一钱银子吃到主子们平时吃的糕点,基本上没有人不答应的。

可是她今天看了账册才发现,原来李姨娘往上报的还是三钱银子。

有等级的丫鬟那里莺哥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但杂役这里,她能很肯定的说,她领了两年的二钱赏银,吃了两年的糕点,绝对错不了。

莺哥改了个说法:“我是偶然间才得知了有这个规定,本来也没在意,今天看的时候才发现了端倪。”

宋思明拿着账册沉声道:“若真是如此,少不得要追一追这笔银钱的去向和彻查往昔这三年的账目。”

郑国公府单说像莺哥之前的杂役丫鬟,就有一百多号人,每人一钱银子,合计起来也有十几二十两了,如果一二三等丫鬟亦是如此,三十两是绰绰有余,这还只是中秋,像清明,端午,重阳,除夕,元宵等等节日,一年少说也有一百多两。

见微知著,单是一个赏银发放都能按下做手脚,那么这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但凡有用钱的地方,又有多少银钱被这样不明不白,欺上瞒下的中饱私囊了呢?

“明日,找李姨娘来问一问。”宋思明一合账册,交还给了莺哥。

莺哥把笔杆子放回玉架上悬着,想到自她拿走账册,久久未归还,李姨娘的特地询问,还有收权的事情一出,自己尚在病中,李姨娘还扑空来了一趟,恐怕也是担忧事情败露。

根据原身的记忆和这些天来的接触看,她能这么光明正大的在账册上动手脚,恐怕是因为笃定这位只知弹琴吟诗的主母不会真去查看账册,即便是看了也看不懂,所以这三年,其实郑国公府上下全部是由着李姨娘说了算的。

只是这李姨娘看着老老实实的,没想到胆子竟然这么大。

正在沉思时,宋思明递过来一张回帖,硬封上两个烫金大字‘梁府’。

“梁大人已经回了信,答应了入府为行书席首一事,每三日来一次,为期一年。”

“这么快?”莺哥怔道。

宋思明垂眸,两指间捏着一只小茶盅慢慢转着,梁子広这个老匹夫自诩两朝元老,行书国手,原先还想在他面前拿大,待他那心肝宝儿的孙子在他手下军营里吃了点皮肉亏后,老老实实的就差人把回帖给送了过来。

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宋思明吃了一口茶后转而道:“梁大人得知能为国公府上席首,自然是欣喜应下的,不过行书的事往后放放也没事,你近来不是梦思清河,过两日我就带你回去一趟。”

嗯?

莺哥惊讶抬了抬眼:“你不是最近军营里很忙吗?”

自她穿过来以后,宋思明多半时间还是在城外军营之中,即便回家,要么就是在书房里处理公务,如烟说国公爷只要在府上,除了书房,就属芸泽院来的最多了,可即便如此,莺哥见他也少。

宋思明抿紧着薄唇,许久不发一言,对上莺哥疑惑的目光,他不温不火道:“不忙了。”

原本忙的热火朝天,今日上朝以后,就不忙了。

当今圣上重文轻武,是个实打实的儒生皇帝,文臣地位一直比武将高上一层,十几年过去,大禹的兵力难免就渐渐衰败起来,周边小国屡屡冒犯,今年邻国罗刹国在边境频起动作,已经发生了好几起边境城镇百姓被罗刹兵抢劫杀人的事情了。

这事闹得大,圣上再也瞒不住,只好下令训兵,然后去边境支援,原本的旨意是让宋思明这个骠骑将军为将领,这也是宋思明这段时间军营繁忙的原因。

但是自从前些时日自己好男风的流言蜚语传来后,朝堂之上对于他总是扎在军营的事情议论不断,出征在即,圣上抵不住那些流言,怕士气不振,所以临时把将领给换了。

宋思明自然而然的就闲了下来。

往常这些妇人嚼舌根之言,他从来也没当回事过,可宋思明万万没想到,他苦心训练了两个多月的成果,居然就因为这种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全部付之东流了。

市井之谈为小事,朝堂之上皆大事。

在权贵官场里浸淫了多年的宋思明,当然不会以为这只是一件不凑巧的小事,能将他好男风的流言传遍整个京城,甚至以此来操控朝堂风向,用人心士气为利刃,活生生把他给砍下去的,背后定是有人操控无疑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