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1 / 2)

加入书签

杨戬抱着他的狗吊儿郎当地来了:“原来是子牙师叔……”他笑嘻嘻道,“恕我眼拙一时没认出来。”

哪吒乜他一眼:他果真是故意的。这位在阐教三代弟子中称得上首席的杨二郎完全继承了他师傅爱捉弄人的秉性。

吕尚面露惭愧:“你们容颜依旧,我却老啦。”

杨戬关心道:“师叔不是该在玉虚宫学道么,怎么下得山来?”

吕尚样子顿时更加惭愧了:“我三十二岁拜谒西昆仑,不想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师尊说我只可受人间之福,因此遣我下山。”

三人一齐看着他一身粗陋衣裳和裂了缝的木案,怎么也看不出“福”在哪儿。

“唉!你们一大早地在这儿做什么?”黄天化咋咋呼呼地来了,他今天穿了一身精细的丝绸常服,上衣下裳皆有刺绣的云雷纹饰,腰部束有绶条,腰带之下正中部位佩以一块上狭下广的斧形装饰。原本只用布条束起的头发今天在左右两侧编成了小辫,再用玉石制作的束发器固定于脑后,其余长发披散下来。和他昨日的青衣素服相比,这一身殷商王侯公子的打扮真是过于艳丽了,也难怪哪吒咂了咂嘴,而一直在附近观望他们的龙吉早已笑得前仰后合。

可能杨戬也看不下去了,在黄天化背上一拍让他面朝吕尚,再狠狠摁下他的脑袋:“好天化,快拜会师叔!”

黄天化恼怒地捂住他折腾了一早上的发型:“师叔们都在各家洞府待着,这又从哪儿冒出个师叔来?”

也难怪,他三岁被清虚道德真君从家中抱走,区区十三载道行,基本就在紫阳洞和自家府邸之间来回往返,连玉虚宫都没去过,师傅自然也不会特意向他提起西昆仑还有个默默无闻、成天只在桃园做些挑水、浇松、烧火、扇炉、炼丹等佣仆之役的子牙师叔。

不过一待他了解情况,这个热情的少年就对吕尚十分关照了,在龙吉邀请吕尚进舍小坐时,他甚至帮他搬拿木案八卦。

龙吉请大家喝她用嘉禾酿的酒,这嘉禾是她自己种的,而种植嘉禾的农穑之术是她问谷神后稷学来的。后稷为周人始祖,传说是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被尧举为“农师”,死后为“谷神”。

黄天化为吕尚不值:“师公未免太不厚道,既然要遣下山,何不早点遣下山,白白耽误师叔40载,如今师叔已至古稀之年,还能成什么事,连个女人都讨不到。”

“咳,咳!”哪吒被酒呛到,咳嗽起来。

吕尚闻言有点不服气:“说到这个女人……”

但他的话立刻被黄天化打断:“师叔,你可是会演周天易理之术?”

吕尚立刻露出不容置辩的神气。

“精通?”

吕尚摇头晃脑:“一般一般。”

“这就好了。”黄天化从茵席上站起来,“我回去和阿父说,让他在帝跟前举荐师叔司贞人之职,帝手下那些贞人都是饭桶,但师叔是有真才实学的。”

吕尚一听就很欢喜:“正合我意呀,那便劳烦天化师侄了。”他在心中想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我可借机劝谏帝辛以绝人牲祭祀,让他推行仁政。

“师叔你等着哈。”黄天化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一溜烟地往家跑了。

“真奇怪呀。”哪吒开口,“殷人年年荼害生灵无数,拿异族人的血肉祭奠他们的神灵,朝歌城里却一个冤魂厉鬼也无。”

在朝歌住了好几年的龙吉道:“几年前帝辛征伐有苏部,苏侯为保族人不得不献出他美貌绝伦的女儿妲己,帝辛很为苏女着迷,他的大臣便说苏女系九尾妖狐转世,是来霍乱这个国家的,朝歌近几年年景不调,粮食歉收,也是帝辛纳苏女后才开始的。”

哪吒想起陈塘关也差点成为帝辛征伐的牺牲品,不由厌恶地皱起眉,同时觉得这些把灾祸归咎至弱女子身上的大臣实在虚伪得可耻。

吕尚奇道:“九尾狐是子孙蓬勃的祥瑞,怎么会是妖邪呢,昔大禹邂逅涂山氏女娇,可是一段佳话啊。”

敖骊插进话来:“商灭了夏,九尾狐便来报仇,理论上没毛病。”

杨戬显然知道得比他们都多:“帝辛身边有只九尾狐不假,却非妲己。因朝歌有九尾狐在,冤魂厉鬼俱不敢靠近这座城池一步。”

听说真的有九尾狐,敖骊精神一振:“你见过她,她当真倾国倾城吗?”

杨戬却一脸迷茫:“我见过,但我什么都看不清,也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下午,黄天化是坐着辕车来的,说他父亲已经面见过天子,帝辛对阐教出身的吕尚很感兴趣,打算明天接见他。现在天化专门奉父命接师叔去他府上居住,顺便洗个澡换身能见人的衣裳。

从长子口中听说了一些事的武成王黄飞虎本也想邀请哪吒杨戬龙吉敖骊四人,但几人都回绝了。杨戬与哪吒是阐教三代弟子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他们其实很清楚自身背负的“天命”,即使敖骊和龙吉都能隐隐感觉到这个世界即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不到正确的时刻,他们都不想也不该和黄门这样的殷商重臣发生不必要的牵扯。

吕尚煞有介事地振振实际上很窄的衣袖,满怀希望地登上了武成王府的辕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