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六章 选妃(1 / 2)

加入书签

当今圣上,今年正值二十,登基也有三载。

这几年中,永乐帝重武将,兴科举,举国上下一片繁荣昌盛景象,便是寻常百姓家,又道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世人不曾亲自接触永乐帝,即便是永乐帝残暴的称呼传之于四海,旁人也只会注重自己所得的恩惠,恭恭敬敬地跪拜,再高高呼一声:“陛下实乃仁义之君,定是不同于寻常之人,实属我等之幸。”

而对于那些亲自承受永乐帝所迫害之人,便又是另一番景象。

据说,凡是永乐帝所厌恶痛恨之人,永乐帝都会命人剥其皮、抽其骨,将所有的酷刑用上,让人生不能生,而死又成为一种奢望。

这便使得身旁之人十分畏惧,不敢靠近于五步之内,久而久之,永乐帝的暴名便流传于世。

但即便永乐帝有这般凶名,爱慕于他的世家姑娘仍旧比比皆是,甚至愈发多了去,毕竟有那般容貌,很少有姑娘能够不被迷惑。

这便是如此,楚嘉懿瞧着身旁的一众秀女,个个面若桃花,步子也不似往常般沉稳,如若不是前头有安公公领着,只怕是这群人都会顾不得姑娘家的矜持,直接往陛下那处跑去了。

楚嘉懿垂眸,遮住眼底的思绪,记着昨日里如玲打听来的消息。

选秀若按照往常惯例,一般是由着几位娘娘挑选着,而由于永乐帝的后宫之中干干净净,竟无一位主子,于是这次选秀便交给了太后娘娘主持着。

当今太后是陛下的生母,出自于秦国公府,同先帝是少年夫妻。

当时的秦老国公秦铖是先帝的恩师,于赵国危难之际受命,适逢内忧外患,老国公主张攘外必先安内,遂以铁血般的手段清洗了朝堂。

一夕之间,皇宫之内血流成河。

那些有幸躲过劫难,仍旧在朝的臣子们闻风丧胆,便都收起了各自的小心思,齐心协力帮助年幼的先帝肃理朝纲,出兵攘外,还了大赵国几十年的安宁。

也由着老国公这一层关系在,先帝在世时对太后甚是尊重,给了太后许多旁人不曾有的殊荣。

如果不是后来慧妃娘娘这一出事由,先帝与太后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如此僵硬。

也因着慧妃娘娘的缘故,太后便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永乐帝的身上,对永乐帝寄予了殷切的厚望,将他关在书房里边学习治国之道、为君之道,这一幽禁便是几年时间。

直至后来帝后重归于好之后,太后才命人将永乐帝放出来。

但为时过晚,年幼的永乐帝因着几年不与常人接触,已经丧失了平常人的喜怒哀乐,性子也十分古怪,就连正常沟通都难以做到。

后来,即便是面对太后这位生母,永乐帝也没了半点亲情观念,也就只有在面对楚嘉懿的时候,才稍稍有了些喜怒哀乐。

楚嘉懿深吸一口气,将紧握着绣帕的双手松开,赶紧儿停下来自己的思绪,免得失神之间错过了什么。

抿着嘴,听着这脚步踏在青石板上而发出的清脆声响,也偶尔抬头瞧着眼前如花似玉的姑娘们。

突然,楚嘉懿瞳孔一缩,前行的步伐微微一乱随即又立马恢复正常,只是眼底多了些疑惑,忍不住再次多瞧了几眼。

瞧见前方那位穿着素白色衫群的姑娘,头上戴了一根白玉簪子,裙摆微微拖地,随着她的走动摇曳生姿,清雅又不失俗气。

这位姑娘就是太后娘娘的亲侄女,其胞兄秦国公嫡出的大姑娘,秦国公府如今倍受宠爱的年轻一辈,也是京城中与楚嘉懿齐名的另外几个名姝之一。

上辈子,楚嘉懿也曾意外见过她一面,不过那时的秦蓉蓉面上时常露出些许哀愁,周身弥漫着忧郁的气息,自己当时只是粗略地说了几句客套话,便随着大哥离开。

只是后来听说陛下亲自下旨为她与陈国公府的大公子赐婚,秦蓉蓉迫不得已嫁与他人为妇,含泪上了花轿,于新婚之夜自杀身亡。

自己当时听了这番话后,也委实为这位姑娘可惜了一番,只道是这世间又少了一点娇艳的颜色。

回过思绪,楚嘉懿瞧了瞧周围的侍卫,慢慢低下头跟随着秀女的步伐。

她确实没有想到会在这次选秀中看见秦蓉蓉,刚才在清玄门时,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张云烟身上,倒是将其他的姑娘都给忽略了。

瞧着秦蓉蓉略显沉稳的脸上,不经意间透露出来的丝丝春意,那副娇艳欲滴的模样,任谁都能看出来她心底的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