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五章 上山(1 / 2)

加入书签

她真的是低估古代人了。

花蘅心急火燎的要上山,她的小娘亲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硬茬子,一张刀子嘴好心也能说成坏心的,不知道有没有得罪那帮子穷凶极恶之徒。

因为没见过,在她的认知里,山匪都该像李逵那般的四肢发达、容易冲动的莽汉,一言不合就杀人。

但听花草含糊的反馈,这位鬼针十三娘跟她想的并不太一样。

就好像她下山抢劫并不是为财为抢,而是知道她要经过尘疯林,特地在这里逮她似得。

敌人形势不明,她却单枪匹马,想要救人,最好还是她一个人前往,带着一大一小两个拖油会让她束手束脚,瞻前顾后。

但若是不把两人带着,她有担心自己走了,对方又照样画瓢的破开她的精神力,将两人给截胡了。

思来想去,还是带着,只是这一次不敢大意,她将空间里里不知啥时候捣鼓的半袋震天雷拿了出来,自己在身上塞了几颗,将剩下的教给了乔满,心里顿时就胜券在握。

科技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可以翻天,自然保护一两个人也不会成问题。

计划是定的好好的,花蘅就开着气势汹汹的坦克车进山了,然而接下来一路势必是她此后波澜壮阔无数瑰丽日日夜夜所不愿回想的黑历史--------出师未捷。

藩蛇山,建在藩洲和蒲州交界之处的九曲最深处的群山峻岭之间,常年云海雾瘴笼罩,四面有三分半环海,可以说是个被海围绕在中心的孤岛。

唯几条通过匪窝曲折的山道一路要经过鬼哭林、望乡窟、三声彼岸和守望沼泽。

花蘅初探查此处地形之后,还颇为感慨,怕是战国片那些兵家眼中的‘必争之地’也不过如此了,这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处乌龟壳子了。

梨谷村所在羊郡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地方,估计世面上流通的记载最详尽的地图也未必能找到些许存在感。

但他们离乡北上,是按照原本画好的路线行进的,花蘅此行漫无目的,选路线的标准就是专挑繁华热闹的城市行进,好方便自己顺道品尝沿途的美食。

这么几道几转到了藩洲地界,沿途随处可见车马萦绕,百姓熙攘,就连乞讨的乞丐也能偶尔倚着墙根晒个暖,一片乱世繁华富庶间的气象。

藩洲原名荆楚,是从前朝先楚时延续下的地方,本身顶顶有名的千古名地,在改了朝换了代后的数百年里,难以避免沾染上一层忌讳的晦色。

据说这里还曾经是个藩王分封的领地,此位藩王形事极为的低调,深居寡出,行迹神秘,却很是惊采绝艳。

大多传闻人物,印象只存于想象中。

藩王如何的惊采绝艳,下层百姓人连其姓名尚且搞不太清,更别提亲眼见证,只知才华惊世,乃是为德馨君子,在上流之中颇有贤名,别的一概不知。

偶尔有不经查证的自言片语在江湖中流传,都必掀起波澜,但波澜再大,市面上和文典上也未留得任何值后人考究的文字记载,就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背后强行抹煞他存在过的痕迹。

但光是传闻,也足够人们对他爱护拥戴。

不知是从什么开始,也不知是由何人发起,荆楚慢慢的不叫荆楚,人人皆唤藩洲。

再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这位藩王英年早逝,未及留下子女,藩洲易名之事也就如风过沙平,水过流痕,再不可查。

藩王死后,朝廷先是装聋作哑,对这个敏感话题揭过不提,亦或者说是遗忘他的死,朝野上下皆缄默不言,在这种诡异的平静之中,藩洲的六省八十郡的领地也并未被颁发正式文牒给收回去。

这一波操作,曾私下里惹了有才之士的揣度,说这位藩王定然是荣宠至极,却不知惜福,犯下了滔天罪行,今上对起爱之深,责之切,心觞成疾,时久不愈,留着荆楚,只为睹物思人,间接的福泽了荆楚的子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