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1章 杨峰的青训目标(1 / 2)

加入书签

<tent>

这一次杨峰与相关领导的私下协商,最后取得的效果还算是圆满。

双方关于杨峰之后代表国家队参赛,达成了许多私下的协议。

首先,杨峰方面明确了在之后,一定会接受国家队征召出赛,为国效力。

其次,足协方面也明确表示,为了杨峰的个人利益,会给予杨峰一定的特权。

杨峰在欧洲职业联赛期间,不必每一场国家队赛事都从欧洲来回奔波,除了诸如世界杯预选赛,亚洲杯正赛之外,其他比赛,杨峰都有权视情况选择拒绝出战。

解决了核心的出场问题之后,其他的小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杨峰提出的一些关于自己的“小要求”,足协方面也明确表示会用最快的时间配合完成。

在商谈好一切之后,杨峰没有参与一些商业活动,扩大自己的商业价值,而是直接乘坐飞机飞回了老家,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了。

有着属于个人投资的杨峰,对于这种“来钱快”的个人的商业活动,从来都是不上心,但是这种不上心,却进一步刺激了资本。

商业活动少,可就意味着杨峰的名头没有被用烂,所以几大品牌选择用更高的价格,与杨峰签约。

广阔的中国市场,可是让所有人都眼馋的。

球衣,球鞋,洗发水等诸多大品牌,为了得到杨峰的广告,都是付出了天价,比肩c罗还有梅西的价格。

在个人广告价值方面,杨峰绝对妥妥的世界第三人,后卫中的no1。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一些国际厂商的个人邀约杨峰还是会接受的,只不过只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所谓的广告费,对于杨峰而言可能就是数字一般而已。

毕竟作为一名有着足够“历史经验”的杨峰来说,在商业领域,去赚大钱本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某一些公司,并不接受投资之外,剩下的知名企业的股份,杨峰可都是投了不少,而且“前世”自身所熟悉的行业,杨峰更是早早布局,早已经发展成为了行业的翘楚领头羊。

只不过,这一切都在杨峰“富有经商头脑”的父母名下,而杨峰只不过盯着足坛最大“富二代”的名号。

这也是当初足协方面即使和杨峰私下有着矛盾,却也不敢撕破脸皮的原因。

球迷只是一方面因素而已,这么些年一直被球迷骂,一些人脸皮已经够厚了,但是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对于杨峰选择冷处理,就像是没有这名球员一般。

现在,终于解决了杨峰为国效力的问题,不过足协方面也没有打算立刻公布出去,毕竟与杨峰之前的“矛盾”是浮在水面上的,即使杨峰接受国家队的征召,为了颜面,足协方面肯定也得低调处理。

杨峰化课老师,来形成全方位的体育,文化,一体化培养,让小球员可以在杨峰建立的足球学校中,踢球学习两不误。

所以为了更好地吸引全国的学生,在去年刚刚夺得了亚冠冠军恒太,已经开始筹备恒太足校的情况下,经理人准备扎根于京津地区,打造一个至少要覆盖北方的综合训练基地。

不过杨峰却在当时,选择了将这个方案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首先就是地区问题,杨峰将目标打造北方最好的青训基地,改变为打造东北地区最好的训练基地。

扎根于东北,而不是确立为全国。

国内企业有时候就是被假大空的目标给害死的。

对于杨峰来说,扎根于东北三省,辐射内蒙,河北就已经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了。

整个北方,甚至是全国,那需要多少的专业球探,不眠不休地跑一辈子可能都无法发掘出全部的人才。

至于所谓的让孩子主动上门自己推荐自己,那就不是选拔全部的适龄球员了,而是选择有钱人适龄孩子球员了。

没有一定的基础,谁能够来到训练基地,参加报名。

即使制定了天才可以免费的政策,但是看出一个天才,怎么地也需要半年时间吧,而那半年的高学费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不是所有地区都是北上广深,有着足够的经济基础,正是那些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甚至是某一个小乡村之中,才可能有那种被埋没的天才。

杨峰不想为了赚钱,就只招收那些家庭经济实力出众的孩子。

毕竟杨峰可是知道几年后的那些“少爷兵”踢成了什么样子,代表中国的u字号队伍,连东南亚的几个小国的青训都踢不过,也不知道怎么有脸花钱上场出去丢人的。

杨峰知道,13亿人口的潜力的确巨大,但是却也不是一家训练基地可以承受的,对于杨峰来说,扎根东北地区,挖掘出所有的足球人才,那么只凭借着东北一地之力,与韩日相对抗,也不是梦想。

杨峰需要做的不是自己成为中国足球青训的教父,而是要自己引领一种模式,只要这种青训模式能够成功,那么其他区域就会有无数的人,会模仿自己,进而演变成全国性的青训推广。

足球的青训体系,自上而下难,自下而上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