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2 / 2)
并州对于他们武家来说,同样也是武家的发家之地。若是数年前武父下定了决心,武家怎么也不可能因为从龙之功从一个商贾家庭变成现在的士族。
对于武元庆的感慨,他的妻子深有体会。正是因为他的妻子一路奔波劳累辛苦,武元庆才打消了连夜赶回文水的打算,带着妻子儿子在并州城里找了一间宅院住下,准备休息两日,待妻子恢复也力气,在带着妻子儿子一同回文水。
原本,凭着他的身份想在衙门的驿馆要一个偏院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武元庆这一次出来本就是轻车从简,所以就没有劳动官府,只是因为在并州城门都已经露了官凭,这才不得不去衙门口送了帖子,约定明日去拜访刺史苏鹏等人。
在并州安顿下来之后,武元庆逗弄了一会满是精神的儿子,便将孩子交由妻子照顾,自己独身一人走出了宅子,准备看一看大唐的龙兴之地。
想了解一个地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茶馆。
茶馆作为三教九流的聚集地,总是有着听不完的故事。
初来乍到的武元庆就找到了一间茶馆,要了一壶茶,听着说先生说着上古帝王尧的陶唐古国故事。
那时,大唐民间有一种说法,便是大唐之所以得名大唐,便是因为陶唐古国就是在龙兴之地并州。这种故事武元庆在长安也听说过几次,所以并未如何在意。
不过听着听着,武元庆的脸上的表情便有些怪异了,一开始是想笑又不敢笑,待到后来,就变成了眉头紧锁。
说先生说的正在兴头上,口沫横飞的说道:“上回说道,有那么几个差人,不停衙门口老爷们的话,私自去了赵家,把赵家的那个娃娃给吊了起来……”
当然,武元庆的注意力并未全都集中在说先生的口水中,在他的隔壁桌,有一个年纪不小的人,一边学着说先生的模样小声的说着,一边又不忘了解释。
正是因为他的解释,武元庆这才多少知道一些说先生所指。
本着出门在外不惹是非的打算,武元庆听了一会儿,扔了几个铜钱便离开了茶馆。
不过没走几步,他就又听到有人在说着衙门口的闲话。
这一次,他听得更明白了一些。敢情是说衙门口的官差看上了赵家台的一个小娘子,就把人的孩子给吊死了,又把那家的爷们给轰出去了。
这还不算完,又走了几步之后,又听说并州城外的白马寺好像和这件事情也有牵连,再不济也是说那个白马寺不是什么好地方,都是些不正经的僧人。
武元庆自长安城出,本身有是虔诚的佛教徒,一听人说白马寺是这幅光景,心下顿时不愿。
原本不打算多生是非的他,也忍不住与旁人问了几句。
并州城的百姓天不怕地不怕,而且听武元庆的口音是外乡人,说起话来更是肆无忌惮。哪管事实如何,怎么开心怎么说,就差把白马寺说成妖魔鬼怪的聚集之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