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九 应对(2 / 2)
种师道、种师中兄弟各自领兵一万,分别沿着归德川、白马川北上,绕道至青岗峡后方,围堵察哥。
至于折彦质本人,待后方援军到来,便支援李彦仙,汇通种家兄弟夹攻西夏军。
其中的难处,就在于种家兄弟的速度。
横山东西绵延在永兴军路北境,这个影响不大。
南北宽窄不一,最宽处二百里,窄处不过二三十里。
但是,路径却不能根据长短选择。
陡崖峭壁,几十丈深的沟壑,都是阻挡步伐的天堑。
便如青岗峡,乃是水流经久冲刷出来的峡谷,长六十里,中间虽然宽敞平坦,两侧确是五六十丈的峭壁,上下都是不可能。
种师道兄弟选择的两条路,乃是沿着河边走。
道路蜿蜒曲折不必说,其中多有羊肠小径,真正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走的那种。
路途中,还有许多崖壁要翻越。
直线路途不过五十多里,然而经验老道的猎人穿过此路,也要十天半个月,大军就更加缓慢了。
但是,种家兄弟必须在半个月内就位。
另外,还要防备西夏耳目,不能让察哥发现了两路大军的动向,
否则,那察哥也是西夏战神,肯定不能在青岗峡死磕的。
除非李彦仙撤退,把青岗峡完整地让出去,来一个诱敌深入。
只是先不说察哥会不会中计,便是让敌人进入过境,折彦质自己就不愿意。
归德堡地处两条河之间,水源充足,粮产丰足,乃是永兴军路比较繁华的地方,坚壁清野的代价太大了。
最重要的,将军不能御敌于国门至外,有何面目夸功呢?
即便放察哥进来,来一个关门打狗,折彦质也会受到相当多的诘难。
所以,李彦仙压力也不小。
防守压力不会太大,毕竟军堡城墙乃是水泥浇筑,浑然一体、坚固无比,以党项人简陋的手段,休想破坏城墙。
不,不止是西夏人,便是放眼天下,摧毁水泥城墙的想法都是痴想。
当初水泥刚刚研制成功,工部兵部便做了试验的。
以十斤铁弹轰击土墙,三五发就能打塌一截,轰击包砖一丈宽墙,最少需要百余发集中攻击一处才能打出一个洞来。
至于水泥墙,千余发击打一处方可。
至于投石机,百斤大石也只是剥一层表皮罢了,轰塌却是休想。
至于床弩,根本就射不进去。
防守不难,难就难在怎么让察哥迎难而上。
人察哥不傻,看到军堡打不动,不会绕路甚至撤军么?
不管怎么说,无功而返也比大败而归甚至全军覆没来得强。
此时此刻,军堡已经树立在那里,策略也已经展开,其他的,就只能顺其自然了。
</tent>
朕不是宋钦宗 </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