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案情初现(1 / 2)

加入书签

唐管家被船娘勒晕,在他醒来之前,君瑶为避免节外生枝,没有立即入郡守府。

天明时,唐管家竟还未苏醒,脖子上那勒痕也越发触目惊心,君瑶无奈,只得为他请了大夫。大夫开了药,君瑶从唐管家钱袋里掏出钱付了诊金和药费,再用船上的锅煎了药,给唐管家灌下去。

服了药后,唐管家便醒了,他似心有余悸,捂住淤青的脖子,满脸惊骇。待看清身旁的君瑶后,他劫后余生,沉默良久。

好歹是郡守府的管家,在那样的深府宅院中浸润多年,见识过不少大风大浪,情绪平复很快。

修整好后,唐管家踉跄着起身,沙哑着嗓子,艰困地说道:“姑娘,此番已耽误良久,请随我速速回郡守府。”

君瑶也未多言,撑船停靠,上了岸。

方上水边缓冲的石阶,便见两个穿着相同的小厮迎了过来。

“唐管家!”一位小厮见唐管家脖子上有伤,惊了惊,又安抚关切。

唐管家摆摆手,“快牵马,回府!”

“正是,”小厮神色仓皇,“老爷已经派人来看好几趟了,只怕这会儿还在府内候着呢。”

当下便不敢再耽误,即刻策马往郡守府而去。

郡守府外,街道宽阔,榆柳掩映。

等候在门房的人,见唐管家回府,利落地迎上来牵马。入了门,又见一长袍男子,步履沉重地走过来。

唐管家行礼,“表少爷。”

长袍男子面色憔悴,似有哀色,但不掩他玉冠般的好容颜。他那双青白相间的眼,沉肃地盯着君瑶,问:“这位是?”

唐管家恭敬地回:“这位是老爷请来的,是楚老手底下的人。”

长袍男子向君瑶颔首,似想说什么,却又噤了声,他轻声一叹,“如此也好,表妹的尸身,不宜让男子触碰,有你自然更妥当。”

君瑶静默地立于门旁角落,默不作声,规矩乖顺,不惹人注意。

“罢了,”长袍男子对唐管家说道,“你带她去见姨丈吧。”

唐管家遂告了辞,带君瑶入府。

君瑶紧随而上。刚才这两人一番对言,她已猜测出,郡守府中死亡的人,恐怕是郡守府嫡出小姐。也难怪郡守大人会如此紧张急切。

只是此案,怕是当真棘手。这样的门第,表面看似光鲜,又怎会没有腌臜之事?这些隐秘,恐怕是不想示人的。查嫡出小姐被害,无论牵连到谁,都难免搅动郡守府,着实难办。

何况,听闻圣上钦派的督察御史也在郡守府内,若此案没能掩盖住,惊动了京城来的人,只怕会更加麻烦。

君瑶眉心微蹙,手心浸了汗。

这郡守府从外看,与平常官邸无异,进入内里,方知别有一番风致乾坤。

正值烟雨时节,草木欣荣,郡守府内锦绣成堆。

君瑶一路低头不语,紧跟着门房,穿过垂花门,进入海棠倾斜的抄手游廊,再入雅致精巧庭院,通过半月门,停在一处后院。

院中几座屋宇错落,四处挂满了白布灵幡,隐约有悲戚哭泣声,撕扯着传来,气氛很是惨淡哀沉。

唐管家带着君瑶上了偏房台阶,低声恭敬地对门内说道:“老爷,人带来了。”

门内的人立刻说道:“带进来。”

当即有小厮将门打开,唐管家示意君瑶赶紧进去,对门内行礼之后,便如蒙大赦般转身离去。

君瑶进入屋内,目光快速扫过座在正中央的男人。他的年纪大约四十上下,面色凝愁,眉头紧锁,悲痛万状。一身素淡直裰,倒是衬出几分儒雅书生之气。

这位,应该便蓉城郡守唐仕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