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芙蓉破晓(1 / 2)

加入书签

楚彦很爱惜自己的衣物,也注重儒雅的形象,犹如此时般狼狈地跌坐于地,君瑶还从未有过。

君瑶并没有扶他,她的眼神既冷清,也茫然。她还未想好,离开楚家后该何去何从,也不知今夜被蓉县的官兵带走,将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楚夫人已经对她动了杀心,在将她交出去之后,或许还会赶尽杀绝,而她现在却半分也奈何不了。

须臾之后,她缓缓看向被人控制的卫姑姑,放缓了语气,对楚彦说道:“老爷,你心知肚明,我这一趟离去,只怕凶多吉少。我还有最后一个心愿,希望你能答应。”

楚彦虚软无力地瘫坐着,闻言双眼闪出一丝亮光,连忙问:“什么心愿?”

君瑶说道:“卫姑姑是外祖父身边的人,她对楚家也最是忠心耿耿。我离开后,或许楚夫人不会放过她,我希望你能帮帮她,别为难她。”

楚彦不假思索地点头:“你且放心。”

突然间,从不远处传来杂沓的脚步声与呵斥——蓉县的官兵已经到了。

君瑶捏了捏藏在袖中的几枚银针,脑海之中闪过千丝万缕的念头。她死死地盯着和官兵一起走近,一边痛苦哀伤的楚夫人,又听见楚彦哀求般对她说:“小幺,这些年你从没叫过我舅父,是不是一直在怨我?”

君瑶无声地收回视线,看着逆光的楚彦。她缓缓垂下眸,终究没有回答他。

她其实叫过。她在心里无数次呢喃过“舅父”二字,在他给自己温暖时,在他给自己慰藉时,在他包容自己,对她温柔而笑时……

她来不及思索复杂纠缠的情绪,蓉县的官兵已经走近了。为首的人将她一把拎起来,拿出绳索要将她捆住。

楚彦仓促地起身,向为首的官兵行礼:“官爷,小女体弱,又抱病在身,还望多多包涵……”

那官兵见君瑶浑身无力,脸色惨白果然一副病弱的模样,又思及楚彦也是有功名官职在身,没有太为难君瑶。

楚彦连忙从袖中掏出一袋银两,快速塞到官兵的手中:“官爷,在下也曾是知县身边的推官,熟知刑律,小女的案子的确有蹊跷,在下相信清者自清,真相总有大白之日。届时还请官爷多多关照。”

为首的官兵收了银子,向楚彦拱手还礼:“楚先生且放心,在下也是听从上面的吩咐办事……”

“玥儿,我可怜的玥儿……”楚夫人悲惨的哭声恰在此时响起。她一把将君瑶抱在怀中,低声哭泣,似与君瑶难舍难分。

官兵任由楚夫人哭了片刻,便要带着君瑶离开。

君瑶迈着缓慢地脚步,一步一步踏出楚家的大门。楚家大门前,两盏灯笼照亮了离去的路,将她的身影逐渐拉长,直至完全消失,终于归于黑暗。

蓉县的官兵将她押上板车,破旧的板车缓慢沉重地向前走去。君瑶终究还是回头看了眼楚家的方向。浓墨笼罩的黑夜中,楚家的轮廓已混沌模糊,唯有那偏院里高大繁茂的醉芙蓉葳蕤的花朵在暗夜里招摇盛放着。

蓉县与水清镇相距不太远,但夜里赶路总是缓慢。行至半途,夜雨欲来,冷风大作,细密无声的春雨说来就来,润物无声密集的洒落而下。道路很快变得泥泞不堪,行走越发困难,唯一一个火把也彻底熄灭。

君瑶记得前方有一座破旧的驿站,但那驿站不在宽阔的官道上,驿卒很少。她偶尔出城办案时,曾在那驿站中借宿过。果不其然,这些个官兵也打算在驿站中避了雨再走。

敲了半晌门之后,驿站内才走出一个年迈的驿长,简单地安排了两间房,就熄了灯离开了。

君瑶被关在一间漆黑的柴房内,房外守着几个看守她的人。君瑶缩在黑暗里,动了动手脚,明显感觉手指已经开始听使唤,双腿也能站稳些了。她从袖中拿出针,摸索着给自己下针。也不知过了多久,她发现自己五感越发清晰,身体也不再疲软。

外面已不再下雨,几个看守她的官兵也没什么防备地睡熟了,不时发出起伏的鼾声。

君瑶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入睡。她趴在窗户边,透过缝隙观察这驿站的情况。这间柴房虽小,可小的便利在于很好看守。若这些人发现雨停了,再继续赶路,她或许就会错过离开的时机。

她重新挨着柴草堆蜷缩起来,思索了许久没想出完全的办法。突然间察觉门缝内有光芒在闪烁,她眯了眯眼,循着看出去,竟发现隔壁大堂不知何时起了火!

火势快速蔓延,冒出烟雾,随之而起的,是一声声仓皇惊恐的叫喊声:“走水了!”

君瑶透过窗户缝隙,看见驿长带着两个驿卒飞快冲出来,拎着水桶去救火。看守她的官兵也被惊醒,看见快速蔓延的火势也瞬间绷紧了神经。

驿长见状,连声恳请官兵帮忙救火:“那正堂里存放的是往蓉城周转的粮食,你们若见了还不救,只怕也会被怪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