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凤姐事(2 / 2)

加入书签

贾琏被人压着到了隔壁的厢房,像门口有四个武艺高强的丫头守护着,出去就是一军棍,他虽然也习武,但是这专业人士还是有差距的,何况一上来就是四个。他只能在屋里等着。想去如厕,却反而受到一个木桶。

到了晚上,贾琏只有清水喝,等着贾赦回来,不过贾赦现在忙着对抗演习,听说是儿子闯祸了,就回给贾母一个消息,他先忙正事。反正史谨是不会在意她什么时候回来的。

过了五天,贾琏吃的是一碗米饭,一碗青菜豆腐,一天就两顿。没滋没味,就可怕的是,没有人说话,没有书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门口那四个臭丫头跟哑巴一样。

等贾琏被放回来,就知道自己的亲爹回来,二话不说,就直接动手,打个鼻青脸肿,还好请假了,不用去户部,但是贾赦也说了,和离,驱逐出贾家。贾琏真是磕头磕的都发晕了。幸好南边战事起,贾瑚就在那边,贾敕在海军,他暂时得了一个戴罪立功,被送到南方去。

而回到自己的院子,发现空空如也,凤姐回娘家了,所有嫁妆都搬走了,女儿被老太太抱走了。此时贾琏心里想起了凤姐的好来,却欲哭无泪了。

荣禧堂,史谨和王子腾密谈,然后就带着凤姐回去了。当然,嫁妆也带回去了,还有5万两的银票和一套首饰。具体内容大家不知道,没听说有和离,也没听说有休书。

最近王氏的动作太大了,经常想进宫去,还不放弃小选送外甥女进宫的希望,史谨叫特意的嘱咐一番,然后让她去整理库房,朝廷要打仗了,要知道,此时大海战可比大陆地战更费钱,一艘船,加上船上的武器,损失可不小。若是因此波及到商船,那损失就更大了,现在的海运,最大的股东实际上朝廷。部分属于皇帝的内库。所以,他们家要还钱了。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朝廷都缺钱,虽然说这银子借的很冤枉,还的很憋屈,但是不能不还,何况当初为了这件事情,太上皇可是特意赏了一个很大的皇庄,而且还能产东珠,虽然每年都要进上最好的,但是剩下的珍珠也够他们挣很多了。如果不是大肆挥霍的话,是绝对有能力还上国库欠款的,其他的人家也是如此。

南方的战事,是海战,是南平王负责的,但是很显然,他节节败退。朝廷要么增兵,要命义和,两种选择差距极大。增兵,可能耗费很多,但是义和,事情的可能更多。若是陆地战的话,朝廷的武将肯定会说要战斗到底,但是海上,他们真的不熟,那感觉就好像在看两个人在天上打仗是一样的。

如果议和,不仅要割地,还得赔款,可能赔款不好听,那就和亲,送去的嫁妆加上一个女人,就是赔款了。对于国家来说,失去土地,国家尊严被蔑视,国君的脸上无光,青史留名,这是需要对后人负责的。怎么办呢?

贾赦必须在这个时候提出正确的、符合领导心思的建言来,还得先说,说的有理有据。所以贾赦在一脚踹走了老二之后,就和弟弟一起到老太太这里来商讨大事。

史谨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最好,比说什么圣贤的大道理更容易让皇帝领会,也少被臣子们攻击。所以,第一,要总结失败教训,南方沿海地区,地处偏偏,植被茂密,且有沼泽瘴气,那里的居民甚至无法和官军沟通,这是后勤和联络的问题,需要解决。其次就是情报,语言不通,没有当地人带路,没有情报,很难知己知彼。最后就是牵涉到海军了,由于海军的港口距离战场太远,后勤补给跟不上,所以海军使不上力气。

第二,既然知道了失败的原因,那就找解决的办法吧!和当地人沟通,招募当地的人走士兵,启用出身在当地出身的武将或者文官。然后完善后勤问题,解决交通、医疗、后勤补给和伤员撤送等问题。

第三,在附近建立港口,准备充足的丹药,让海军和陆军配合作战。并且要派一个得力且有威望的人做统帅,统一调度。

第四,这是一场必须打,且必须打赢的战争,因为一旦在这边的战场上失利,就等于让所有和本朝做生意的国家的军队和海盗明白了,□□并非不可战胜。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最小的影响是有人打劫商船,最坏的可能是依靠战舰,沿着海陆北上,在距离京城最近的港口登陆,打到京城不用两天,若是卸下了船上的火炮,京城附近的驻军就是摆设。勤王护驾都来不及。到时候连谈判都不会有,攻陷都城可以获得多少利润。皇宫珍宝无数,京城豪门众多。可能以后几十年都不用做生意了。

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样的事情发生过,攻打印度的都城,抢掠皇宫和国库。至于国王是什么下场,估计大家都不好意思提了。如此上书的话,相信不会有任何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这是涉及到国政、军政和外交的大事。从来没有人将这些事情联系起来看。现在的奏折也一般考皇帝来领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