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恩图报(1 / 2)
一到家,周氏看兄妹两个又是满载而归,不由得松口气,眼里浮上喜色,打了热水招呼两人洗手洗脸吃晚饭。
周氏下午将昨天买回来的大骨头炖了,满屋子的香气,还有昨天买的肉也炒了一大碗,虽然不如叶青青的手艺好,但放了叶青青做的酱,也是香气扑鼻。
周氏没有盛饭,而是没人盛了一碗骨头汤,端上一碟子色泽金黄的麦粑,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麦粑是新鲜的麦子晒干,直接用石磨磨成粉,加水和面烙出来的饼子,有一股麦子的清香,叶青青穿越前,小时候奶奶夏天也最爱做麦粑下稀饭。
“娘,这麦粑哪里来的?”叶青青可是记得家里根本没有面粉。
“你长根叔家林婶子傍晚来过一趟,说是今年新收的麦子,晒了磨粉就赶紧送来了五斤,担心我们孤儿寡母过不下去。”周氏说完叹了口气,又说,“如今这村里也就她会咬牙从嘴里挤出点接济咱们家,我本是想要给她点酱,但那酱太少了,拿不出手,我将昨晚你们买回来的大骨头熬了汤,给她装了一大碗。那肉我原是想给她,可又不知道怎么说那肉的来头。”
叶青青咬了一口麦粑,满口清香,又低头喝了一口汤,汤味鲜美,配着麦粑简直绝了,“直接给肉也不太好,回头我做点牛肉酱,还有今天哥哥抓的兔子和肉都做了,给林婶子家送去一些。”
李长根是村里少有的外姓人,早年随着一个重病的爹迁来了叶家村,买了村口外三间破茅屋,没两年他爹就去了,留下李长根一个人,拖到二十六才娶到林氏,林氏是外村的孤儿,两个人走在一起不容易,家里现如今只有一亩旱田,一亩旱地,种出来的庄稼交了税,连自己糊口都不够,平时也就靠李长根上山打猎换几个钱勉强度日,家里现有一个女儿,叫李秀玉,跟叶青青同岁,但小两个月,现今林氏又怀有身孕,家里也没个婆母分担,日子也是难熬。
周氏和林氏结缘,也是之前林氏在河边洗衣服,差点滑倒,是周氏好心扶了她一把,林氏是个感恩的,看她们孤儿寡母实在艰难,也算是掏心窝子搭救他们这一家子。
对于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子,叶青青的记忆里也有印象,心里不由得生出浓浓的好感。
“好,你林婶子自己也是个苦命人,她待咱们的好,咱们也要好好报答。这白面在镇上卖七文一斤,比大米还要贵两文呢,想是她怜悯我月份大,你又鬼门关走了一遭,这才送过来给我们补一补。”周氏说起来既感动又心酸,眼眶都红了,一个不相干的外人待她们都比本家的父母兄弟强。
“娘,您别难过,林婶子是个好人,回头我跟秀玉妹子多走动走动,带她上山采山货,多少能贴补一些。”叶青青心有成算,宽慰着周氏。
“好,咱们不能做那忘恩负义的人。那秀玉性子倒也活泼,像你林婶子那爽朗的性子,你跟她多走动也有个说话的贴心人。”周氏立马就笑了,对于李长根夫妇的人品她一万个放心,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她家孩子多走动。
一餐饭,大口吃肉,母女三个一人两个麦粑,叶长生人高马大,食量也比较大,一个人吃了四个麦粑和一个馒头,一大碗肉也吃得干干净净,又一个人喝了两碗骨头汤。
骨头汤炖的时候周氏加了姜去腥味,之前又加了野山菌和十多颗松茸菌一起炖,出锅的时候加了盐,撒上一把葱花,汤味香浓,口味鲜美,梅子这丫头差点没将碗底给舔干净。
饭后,叶青青抢着去刷了碗,将瓦罐里新熬的安胎药端给周氏喝,大哥又开始归置买回来的东西,叶青青将今天卖赤箭和酱的钱都交给周氏,“娘,这是今天卖的钱,赤箭卖了四千零五十文,今天我没有要铜板,要了三两碎银子和一千零五十个铜板,买东西花了三百文,这里是三两碎银子和七百五十文钱,另外,这五两银子是卖酱所得。”
周氏看着面前的明晃晃的银锭子,惊讶得睁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置信,“这,这是银锭子?真的假的?这么多?那菌子酱这么值钱?”
五两,三两,那就是八两银子,还有七百五十文,加上昨天剩下的八百文,那就是说他们家短短两天就挣下了九两零五百五十文?
这可是比以前叶家一大家子一年剩下的银子还要多。
周氏心里激动,热泪盈眶,要知道上好良田每亩十两银子,稍次的田每亩七八两,最劣田三到五两,这钱都可以买一亩稍次的田还有余钱,要是买劣等田,差一点的三亩也能买到,这在以前周氏想都不敢想,如今竟然这么实打实的拿在了手里。
“娘,银子是真的,今日算我跟大哥运气好,碰到了一个富贵人家的公子,人家买东西就看喜欢,不在乎银子。原是没这么值钱的,不过,菌子酱我们以后不能卖了。”叶青青还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