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04 章(1 / 2)

加入书签

卢桢吃饭的动作顿了一下, 很是惊讶“给我的?给我干嘛?”

卢母神情有些纠结,将信给了卢桢。

因为信没有封口,卢父卢母心里敏感, 就将信拿出来看过了, 低声说“人小厮还在外面等你回信呢。”

卢桢放下筷子,大致扫了一眼, 皱眉, 又将信叠了起来, 塞信封里, 扔在桌边“看不懂。”

“你回不回信?”

卢桢吃饭不说话。

贺蕴章信里写的隐晦含蓄, 但卢桢又不是傻子,怎么会看不懂, 但她不懂贺蕴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个从头到尾连真名都隐瞒的人, 却在心中表达思慕之意,并表示让她等他。

卢桢嗤笑一声, 将信扔在一边不理。

平心而论, 贺蕴章外貌确实出色,也是她来到古代,遇到的可能条件最好的男子, 就是因为他条件好,她才越不会跟他在一起。

她就是再自信, 也不敢挑战古代封建礼教。

她不是一个人,她是有女儿有爸爸妈妈的人。

卢母见她真的不打算回信, 就走出去和外面小厮说了, 说她看不懂信里意思,无法回信, 还望见谅。

卢桢以为这事就这么没了,毕竟和贺蕴章分开了,古代不必现代,交通和通信十分不便,此次一别,可能今生都难以再见,早上起来就跟着卢父他们收拾东西,继续往潭州方向去。

出了客栈走了约一炷香的时间,就在前方一处岔路口,遇到一只严阵以待的百人车队。

车队中间有两辆精致马车,在卢桢他们车队缓缓驶过来时,端坐在车厢内的贺蕴章下了马车,走到车队前面,望着缓缓驶来的骡车队。

早上天色朦胧,又有雾气。

卢父开始没看清是贺蕴章,还以为遇到襄樊城军队了,因为襄樊城守军对待难民们凶残的态度,使得卢父心里发憷,远远就让车队停下,然后就看到前方马车队中,缓缓走近一个人。

是贺蕴章。

因为他恢复了真名的缘故,卢父一时间,竟不知道该称呼他什么,一直到他走到近前,才喊了声“贺公子。”

贺蕴章和过去几个月态度无丝毫不同,唇角依然含着浅笑“卢叔可唤我蕴章。”

卢父只是笑笑,道“信我已经收到,会交到你舅舅手中的,你离家多日,想必家人也担心了,多加珍重。”

贺蕴章却将目光落到他身后车厢的卢桢身上“我想和贞娘单独说两句。”

卢父道“这事我不能替她做决定,你自己去问她。”

贺蕴章便看着卢桢。

逃难的这段时间,卢桢已经彻底改掉了睡懒觉的坏习惯,上午都是她赶车。

此时她戴着帽子、口罩,头发都遮掩在帽子里,身上的外衣又是深色,里面因穿了大鹅的羽绒服,脖子上系着厚厚的围脖,显得虚胖臃肿,实在称不上多好看。

甚至因为她穿的太多,行动间还显得有些笨拙。

她一直知道自己长得好看,可这一路,她大部分时间都带着帽子和口罩,面容展露在外面的时间极少。

她不知道贺蕴章是什么时候对她起了心思的,又为了什么。

如果说她长得好看,这世上长得好看的人千千万,绝不止她一个,难道他只是因她外貌就看上她?

她看着贺蕴章,实在是不懂。

车厢里有人,不方便,卢桢便将缰绳递给戚阳朔,自己跳下马车,“去那边说吧。”

两人走到距离车队十米距离停下,她摘下口罩,有些疑惑的看着他“你要和我说什么?”

随着她说话,一阵白色的水雾散在清晨的冷空气中。

“你……”待到要离开的这一刻,他发现自己心底猛地涌出一阵强烈的不舍,他的目光几乎无法从她脸上挪开,贪婪一般灼灼地看着她。

原本是想叫她等他的,可话到嘴边却成了“你愿意跟我走吗?”

卢桢似乎有些吃惊,眼睛都睁大了,失笑一声,摇头“不愿意。”

等贺蕴章他们离开,卢桢他们也出了襄樊城,晌午休息的时候,卢父走到她身边,拿了个小马扎坐下,铁钎扎着鱼放在火上烤着,装着很不在意的样子,“那小子和你说了什么?”

之前他们在赤水河畔捕捞的鱼大部分都卖给了他们所住的客栈,车队里只留了一部分自己吃,这一路上还会继续经过汉水,汉水同样结了厚厚一层冰,可以继续捕鱼。

若说之前他们还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古代的小冰河时代,今天这一路见到的汉水厚冰,基本已经让卢桢他们确定了这一想法。

实在是冰层太厚,结冰的河面绵延数百里,太不正常。

卢桢看了眼故作不在意的卢父,笑道“没什么。”

卢父见她笑的这么开心,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生怕女儿被那臭小子给拐跑了,“我跟你说,他叫你做什么,你千万不能答应。”他头向卢桢凑近了一点,低声说“我昨天去打听了那会稽贺家,世家大族!”

“看那些人对他的态度,还有那么多人护送他们兄弟会乡,估计那小子在家中地位不低,说不定家里都有妻子了,你可千万不能犯傻,听爹的,咱们以后招赘个女婿在家,有我和你妈在,没人敢欺负了你。”

卢桢眼圈一热,抬眼看着卢父眼睛发红地笑着点头“嗯,我才不要嫁呢。”

况且人家也没说要娶她。

问她愿不愿意给他走,啥意思?在古代无名无分的跟着男人走,连个妾都不如,他若真待她有一点真心,就不会问出这句话。

她一个现代人都知道无名无分跟一个人走,是什么意思,他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本土人会不懂?

卢父见卢桢懂他的意思,和他们一条心,伸手欣慰地在卢桢肩上拍了拍,转身将烤好的鱼拿去给卢母。

卢桢望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注意力又回到手中的烤鱼上,脑中不由想到早上贺蕴章和她说的话。

最终叹了口气,在烤鱼上洒了点辣椒面,一口一口的吃着烤鱼,坐上骡车沿着汉水继续出发。

从襄樊城到雁城,一百五十里路,原本只需花五天时间就能到,因这一路流经汉水,他们每日清晨都会来冰面上花上两个时辰砸冰捕鱼,浪费了不少时间,是以五天的时间,硬是花了八天时间,才走到雁城。

到了雁城,又将这八日捕的鱼在雁城卖掉,又耽搁了两日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