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2 / 2)
无不在赞同顾边森。
李颂听着身后传来的一阵阵声浪,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手握紧了话筒。
主持人正在发愁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僵局,听见顾边森一发声,当即就灵光一现,向导演打了个手势。
导演明白了她的意思,是要借顾边森怼人的话头,一是岔开李颂的挑刺,二是让江云霏这个重点培养的艺人能够顺利成团,三是可以送上热搜,沾一波热度。
她当即比划了一个“随机应变”的手势。
主持人机灵地摁住耳麦,答应了两声,佯装刚刚听到消息的样子,歉意地道:“对不起李老师,在演技比拼环节只有四位导师和其他几位表演艺术方面的老师可以参与点评,您的环节在后面。”
至于得罪李颂什么的,他们已经不在乎了。
反正这货圈里名声臭,人缘不怎么好。
观众席爆发出一阵狂笑声。
李颂的忍耐力几乎已经到了极限,他差点就想摔了话筒就走。
但他想到这是直播,而且今天的重头戏还没有上来,他还要等到最后,好好地“指教”一番那个叫做孟宵的艺人。
于是他又坐了下来,绷着脸,不再出声。
观众笑完也就渐渐把目光移开。
江云霏成为了第一个胜出的选手。他抱着认证奖章,满脸带笑地跑下舞台,和前排的观众一一击掌,现场又掀起一阵高过一阵的尖叫。
顾边森怼完人,又陷入了兴致缺缺的状态。
他撑着下巴等孟宵出场。
孟宵也撑着下巴等自己出场。
作词项目很不巧的排在最后面,这对唯二的选手相当不利。
前面比赛完的选手都通过直播现场圈了大批的粉,全都嗷嗷叫着打开手机发动亲友投票,等到他们出场的时候,不仅观众热情被消耗去了大半,而且固定观众就那么点,每个手机号只能投一票,在前面的过程里,很多票数已经被拉走了。
留给他们的机会有限。
夏景恒被叫走了,孟宵终于确认自己是最后一个。
他压力大到了极点。
他有着必须成团的理由。
感激老板的提携,对奶奶的誓言,和江云霏的约定,还有李乐的期望。
以及……顾前辈的信任。
现场作词极考验作者的积累量和创作量,更考验作者抓取灵感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韵律感。
虽则套入模板也能作出及格的作品。
但孟宵无法动笔。
就像往常每一次在词作课上,他看着导师在前面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理论、分析着模板……
他却脑中空空。
想不起,也造不出任何词句。
他学不会那些理论和模板。
孟宵双手捧住头,睁大眼睛盯着光滑的地面。
……“你作的词,我一定很喜欢。”
是什么让顾边森对他如此信任呢?他明明什么作品都没有。
手指滑进头发里,他痛苦地闭上眼睛。
光怪陆离的灵感片段在他脑海里飞逝,每一个灵感都是一点闪耀的星子,他清清楚楚地看见它们在迅速地闪烁,却更清楚自己无法抓住他们。
为什么?
为什么我不可以?
它们明明都在我的脑海里。
为什么——
像是突然有一道闪电劈过,汇通了他脑海中交错杂乱的电流,交织成一张细密的灵感之网。
纷纷落落的灵感像雪花一般降落下来,安稳的,乖顺地躺在他的脑中。
孟宵脑中突然出现了一首歌词——《九州》。
他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心悸,泛着强烈的熟悉感,好像这首歌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能与自己产生共鸣。
胸腔在震动。
“……请我们的最后一位选手孟宵做好准备!”
工作人员脚步匆匆地来提醒他即将登台,孟宵麻木地跟在他身后,站定在舞台上。刺眼的灯光直直打在身前,他首先看见了舞台对面的大屏幕上写着的夏景恒的得分。
很高。
他的确是组里唯一一个有原创歌曲拿过奖的,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在这一项上越过他。
但。
只有一个人除外。
顾边森握紧了双手,目光直直地落在台上那人的身上。
“题目是《记忆》,这位选手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作词呢——咦,他在干什么?他放弃了使用电子文档输入?他现在正在向导演组借纸和笔……”
旁白惊讶道,“他想用手写?”
一般现场作词是不建议手写的。
一是很考验书法水准,二是创作时涂改不美观也不明晰,而且手写的速度很显然跟不上打字的速度,在排版和查找字词上都有缺陷。
但他选择了纸笔。
他几乎是想也未想地拧开笔盖,迅速地在纸上写了起来,字迹潦草不堪,几乎无人能够辨认,而且不停涂改,涂了无数个黑团。
李颂皱起了眉:“我非常不喜欢这位选手的创作习惯,我们词作者在大众前,应该展现出自己更思维流畅的一面,而不是展示怎么涂涂画画……”
台上的人已经写满了一张纸,动作停顿下来。
李颂继续批评:“看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灵感中断,写不下去。记忆这个题目看起来好写,但实际上要写出内涵和感情非常不容易,即便是我也要起码花上几个小时慢慢琢磨,才能写出一首精品……”
他又向导演组借了一张纸。
李颂还要继续批评,就被身旁的人捅了一下胳膊,低斥他:“歇歇吧,你看顾边森的眼神。”
他这才发现顾边森看着自己的目光冰冷得让人如坠地狱。
他浑身哆嗦了一下,想要张嘴,却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孟宵这一次写得很慢,很仔细。
观众纳闷了半晌,不禁有人讨论:“他在干嘛?画符吗?”
“这是什么故弄玄虚的手段,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还有多久,我要等他写到明天吗?”
……
“我草,他是在誊抄!”
有眼尖的观众突然尖叫出声。
渐渐其他观众也发现了,他是在仔仔细细一笔一划的,把第一张纸上潦草的内容誊抄到第二张纸上。
这一次的笔划整洁流利,结构优美,排版舒适。
原来他在第一张纸上乱涂的那些,竟然是已经写完了。
观众抽了一口冷气。
——第一张纸,那才写了几分钟!
李颂也差点坐不住了。
但他仍旧不敢相信孟宵能在短短时间内写出什么好作品,低嗤道:“不过是照着模板生搬硬套而已,换我写得比他还快。”
孟宵恍若未闻,极其认真地吹干了墨迹,将纸拿起来,递给主持人。
顾边森看着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想起了《九州》创作出来时的样子,终于松开了紧蹙已久的眉头。
夏景恒的确是所有选手里唯一一个拿过词作奖的人。
如果所有选手里只有一个能够胜过他的话。
——那一定是,曾弃奖国内最高音乐奖最佳词作的孟宵。
镜头,缓缓地拉了上去。
该站采集的不完整,搜索引擎搜索“读。文。族” 更多好看的小说 读文族小说网,看小说,就来! 速度飞快哦,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