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命硬的女人 九(1 / 2)

加入书签

楚云梨察觉到身后有了一道打量自己的视线。

顺着视线回头, 就看到一个素色衣衫的年轻男子。他对面说许家情形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一边说,一边大快朵颐, 吃得满嘴流油。

“紫色?”声音疑惑, “守寡的女人应该素一点啊, 她这样许家那边不管?”

“不管吧?”开头的那个声音答,“这些年许家住在山上,从不下山。只这个儿媳妇偶尔下山采买。”

年轻男子顿了顿, 压低声音问,“那还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中年汉子正大口吃着,含混道, “不奇怪呀!许家儿子死无全尸,许家夫妻悲痛之下搬去山上住,最近才下山来。可能是因为孙子大了, 要娶孙媳妇了。”

年轻男子又问,“为何她守寡多年却不改嫁呢,是没人上门提亲, 还是她自己不愿?”

“提亲的人多了去, 她都不愿意。”中年汉子一挥手, 拿起一只鸡腿,“不愿意也正常呀!再嫁哪有许家好?就像是你说的, 她出入家门穿衣打扮许家夫妻都不管。比那些嫁人了的媳妇儿日子好过得多, 再说了, 许平安都已经十多岁了, 再过几年就能娶妻, 媳妇进门她就是婆婆了。现在改嫁, 不是蠢吗?”

两人离得远, 声音也低。龚恬儿一点都没听见,胳膊拐了一下似乎在发呆的楚云梨,“你倒是说呀!”

楚云梨回神,笑道,“没什么窍门,我公公婆婆善良,看在我多年守寡的份上没有苛待我而已。”

龚恬儿一脸羡慕。

后面的那个年轻男子问得极为仔细,中年汉子吃得满意,有问必答。又说了半个时辰,才起身离开。

人家没找上来,楚云梨就假装不知,她来了近十年,一直低调,她倒要看看,许良新是不是还会对着亲爹娘和儿子挥剑。

秋日的午后阳光热烈,炙烤着大地,院子里的地上烫人。

许父搬了摇椅放在树下,正在摇啊摇的补眠。周氏正在厨房中和厨娘做点心,这是她最近才有的爱好。许平安正在屋中练字,楚云梨站在一旁含笑看着。

这样安逸的午后,却有敲门声传来。

门房很快进来,对着厨房中的周氏禀告,“夫人,外头来了个道长,说是与我们家有缘,要给少爷做法事。”

周氏怔了一下,儿子刚走的时候,她一度想要追随而去,看在平安的份上才忍住。不过,之后开始练武,每日累得气喘吁吁,精神却越来越好,渐渐地那些悲伤的事情就压到了心底。这会儿乍然被人提极,还有些恍惚,“先请进来。”

道长着一身宽大的道袍,衣袂飘飘,一副得道高人模样,一礼道,“施主,贫道行至此处,囊中羞涩,想要讨一顿饱饭吃,愿给死去的人做一场三天的法事答谢。”

周氏见了后颇为满意,问边上的儿媳,“玲儿,你怎么看?”

楚云梨的眼神不着痕迹地从道长身边的年轻道童身上扫过,若是没认错,该是那日询问许家的年轻人。当下道,“平安他爹走了多年,我们这些年来住在山上,一直也为正经祭拜过。既然起了道场,不如多给道长一些香油,做上九日的大法事。”

来人应该是试探许家知不知道许良新还活着。

就没有给活人做法事的规矩!

如果知道他活着,许家夫妻肯定会一口回绝这场法事。楚云梨直接了当,做上九天法事,绝对够诚心!

于是,秋日里的许家起了道场,也勾起了周氏和许父的丧子之痛,期间哭了好几次,那个道童在第三天时就不见了。

送走了道长,许家的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最近许家夫妻在家待得烦躁,自觉武艺不错,至少自保足够了。便想要带着孙子出去游历,被楚云梨拦住了,“现在已经是秋日,很快就要入冬。等到来年开春后,咱们全家一起出去转转。”

夫妻二人一想也是,便把出门的日子定到了来年开春。

转眼入冬,镇上各家开始备年货,许家这些年深居简出,因为忙着练武,家中人又不多,都没好好过年。今年也一样,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也就是了。

和往年不同的是,饭桌上,许父端了一杯酒,对着楚云梨道,“玲儿,这些年来要不是你,我跟你娘早已经因郁郁而百病缠身,兴许已经死了。更不会练武强身,平安也不会这样优秀。我们许家能够娶到你,是我们的福气。这杯酒,是我谢你的。”语罢,一饮而尽。

周氏也一样,笑着道,“当初良新刚走,大受打击之下,我说了些难听的话,还催你离开,是我错了。这杯酒,就是我当初出口的那些恶语。现在,我把它咽回去。”话落,也是一饮而尽,恳切道,“你别生我的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